《章臺柳》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柳氏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這兩首詞出于唐許堯佐所撰傳奇小說《柳氏傳》,收入《太平廣記》四百八十五;又見于唐孟棨《本事詩·情感一》。文字小有出入。兩書中韓翃皆作韓翊。柳氏本長安倡女,為韓翊朋友李生的愛姬,艷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翊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請翊飲酒,席間將柳氏贈之。后韓翊登第,歸家省親,柳氏留在長安。天寶末年,遇安祿山叛亂,陷長安。柳氏以姿容絕世,懼為亂兵所辱,乃剪發(fā)毀形,寄居尼庵。此時韓翊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中任書記。長安收復(fù)后,翊遣人尋訪柳氏,攜去一囊金并題寫了這首《章臺柳》。柳氏捧金嗚咽,回報以《楊柳枝》詞。兩詞反映了亂世婦女命運之不幸與韓、柳二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中悲離的一面,篇幅雖短,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意。
兩詞藝術(shù)上的共同點是以柳枝喻柳氏,借詠柳以抒情。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表n翃的這首詞是說,借問章臺的柳啊,過去你是那樣婀娜多姿,如今你還和往日一樣嗎?縱然那細(xì)長柔嫩的枝條,飄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樣了。
章臺街原是漢代長安一條熱鬧的街道,在后世多用指倡家聚居之地。韓翃贈詩著重在抒發(fā)對柳氏的思念和憂慮她的命運。開頭用兩個疊句:“章臺柳,章臺柳!”如呼喚口氣,韻味悠長,表達(dá)他日思夜想的懷戀之情。接著以“今”、“昔”二字領(lǐng)起下文。“昔日青青”象征柳氏青春美貌;“今在否”暗言社會動亂,邪惡猖獗,柳氏單身獨處,她的安全令人擔(dān)憂?!翱v使長條似舊垂”與“昔日青青”呼應(yīng),“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是“今在否”的進(jìn)一步推測,前句見懷想之切,后句見憂慮之深。
柳氏的答詞亦托詠柳來自述境況,訴說苦情。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边@是說,楊柳枝在芳菲的春天,春意盎然,生氣勃勃??珊弈昴曩泟e離,美好的青春同美好的春光一同虛度,無法可找回來了。
“芳菲節(jié)”指花草茂盛的春天季節(jié),此時柳枝繁密,春風(fēng)得意,象征自己年華最好的時光。然而“所恨年年贈別離”,不能與丈夫廝守,同賞芳時,而年年在離別的境況中度過?!侗臼略姟肥鲰n、柳分手后的情況說:“后數(shù)年,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奏(韓)為從事。以世方擾,不敢以柳自隨,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連三歲,不果迓?!?/div>
“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蹦﹥删涫钦f,往日依依的章臺柳隨著秋天的到來,已不再是顏色青青了??v然郎君來了,也是不堪攀折的了。
“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承上“芳菲節(jié)”之“春”,作大拗轉(zhuǎn),喻指安祿山叛軍入長安,自己剪發(fā)毀形,避居尼庵等情事。長安被陷落,事出突然,個人遭遇,轉(zhuǎn)折亦大,以春忽報秋比擬,極為切合。春柳繁茂,秋柳凋零,自己如今處境也與秋柳相同?!翱v使君來豈堪折!”極寫此時心中的哀傷。柳氏詞是在會見韓翃派來尋她的人并在讀了韓詞后寫的,知道情愛不渝,重逢有望,所以有“縱使君來”之語;而自顧風(fēng)鬟霧鬢,如今憔悴,又有“豈堪折”之嘆?!罢邸弊只貞?yīng)“楊柳枝”,不離“折柳”之典。末句腸回百轉(zhuǎn),亦喜亦悲,而以悲為主。以此結(jié)束,情意有余不盡。
附錄《章臺柳》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柳氏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譯文《章臺柳》
借問章臺的柳啊,過去你是那樣婀娜多姿,如今你還和往日一樣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