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皇甫松
晴野鷺鷥飛一只,水葓花發(fā)秋江碧。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歷歷。
南朝宋劉義慶《幽冥錄》記有劉、阮故事。東漢剡縣人劉晨、阮肇同入天臺山采藥,迷不得返幾十套是,饑食桃實,渴飲溪水。在山溪邊遇二美貌女子,待他們如舊相識,并邀至家款待,當晚成親。十日后劉、阮求歸,二女苦留,又過了半年。山中氣候草木常是春時,百鳥啼鳴,更使二人懷想念家,歸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還路。既還,親舊零落,邑屋改異,子孫已歷七代。這個故事,為后世戲曲小說取作題材,或寄寓世人對仙境奇遇的向往,或借以抒發(fā)聚散相思的苦情?;矢λ纱嗽~,就是擷取臨別時的一幕,寫得情景交融,篇幅雖短,思致卻深。
“晴野鷺鷥飛一只,水葓花發(fā)秋江碧?!遍_頭兩句是說,一只純白的鷺鷥,掠過碧野清空飛去,江邊紅色的水葓花,點燃了碧水秋江的濃綠。
敘寫秋景,切半年后還家的時令;已非復“氣候草木常是春時”的山中景致,是為別后獨行野望所見,兼以襯托人物此時的心境。鷺鷥?yōu)樗B,棲息水邊,高下飛翔。此句特寫“飛一只”,寓意顯然?!耙恢弧倍种糜诰淠?,是為了這兩個字得到強調,和加上著重點差不多,不只是為了押韻的緣故。水葓是叢生于江邊洲渚間的水草,又稱水葒,夏秋開花,花白色或粉紅色?!八埢òl(fā)秋江碧”,境界未嘗不闊遠清疏,色彩也是鮮妍諧美,然而不能吸引此時劉郎的心目的原因,他的心還留在適才分別的場景之中,對于目前佳景視若無睹,這從下文可以知道。
“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珠淚滴。”這三句是說,傳說是今天劉郎與天仙別離,重返人間錦繡的座席,送別的淚珠如珍珠滴落。
這三句,回敘別時的情景。對“天仙”、臨“綺席”,而“淚珠滴”,是離別使然。思歸之心之切,離別之情又難。當此之際,自應有許多心事、言辭、態(tài)度,而作者只用“淚珠滴”三字了之。因為寫情人相別的情景,最富概括性、表現(xiàn)力的,莫如寫流淚了。格律上此處只須寫三個字,就寫這三個字,一切都盡包其中。
“十二晚峰青歷歷”。末句是說,情人已別,眼前只有十二青峰歷歷可數(shù)。
轉頭來寫別后獨行所見。此處寫景,與開頭寫景又有不同。開頭之景,作者所設之景,不是詩中主人公目中之景;入目不入心,與無景同。結句之景,才是主人公目中之景,入目而又動心。“十二峰”,用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事。此句以景結情,兼用典故。
這首詞情景交融,篇幅雖短,思致卻深,句麗意清,語真情摯,韻味悠長。
附錄《天仙子》皇甫松
晴野鷺鷥飛一只,水葓花發(fā)秋江碧。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歷歷。
注釋
⑴天仙子:原唐教坊舞曲名,后用為詞牌名?!?a target="_blank">金奩集》入"歇指調"?!痘ㄩg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韻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韻。 ⑵鷺(lù)鷥(sī):鳥名,體長一尺許,羽色純白,嘴長而尖,頸細長,頭部后端有白色長羽毛,背胸部有蓑毛飾羽,捕食魚類,又稱"白鷺"。 ⑶水葒(hóng):植物名,"葒"或作"葓",又稱"葒草""游龍""石龍",高五六尺,葉大,莖葉帶紅色,秋日開花,紅色或白色。 ⑷劉郎:指劉晨,此處泛指所愛之士。據(jù)《神仙傳》和《續(xù)齊諧記》載,漢明帝永平時,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去天臺山采藥,迷失道路,忽見山頭有一顆桃樹,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澗水,又飲之。行至山后,見有一杯隨水流出,上有胡麻飯屑。二人過水行一里左右,又越過一山,出大溪,見二女顏容絕妙,喚劉、阮二人姓名,好像舊時相識,并問:"郎等來何晚也!"因邀還家,床帳帷幔,非世所有。又有數(shù)仙客,拿三五個桃來,說:"來慶女婿。"各出樂器作樂,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禮,住了半年,天氣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聞百鳥啼鳴,求歸心切。女子說:"罪根未滅,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劉、阮從山洞口去。到家,鄉(xiāng)里怪異,經(jīng)查尋,世上已是他們第七代子孫。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尋山路,不獲,迷歸。至太康八年,還不知二人下落。以后詩詞中就常用"劉阮""劉郎""阮郎"來指久去不歸的心愛男子。天仙:指天臺山神女,劉晨、阮肇所遇者。 ⑸登綺席:謂劉郎離開仙境來到人間。一說仙女登上餞別的綺席。綺席,富麗的席座,指餞別宴會。 ⑹十二晚峰:指巫山十二峰。高:一作"青"。歷歷:形容物象清清楚楚。 譯文
一只純白的鷺鷥,掠過碧野清空飛去,江邊紅色的水葒花,點燃了碧水秋江的濃綠。傳說是今天劉郎與天仙別離,重返人間錦繡的坐席,送別的淚如珍珠滴落,化成十二高峰歷歷。
名家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