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船動(dòng)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反映江南采蓮優(yōu)美風(fēng)俗的第一首詩,是漢樂府《江南可采蓮》。后來梁武帝制《采蓮曲》,梁、陳、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輕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這組《采蓮子》,則是清水出芙蓉,充滿健康活潑的生活氣息。
《采蓮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帶有和聲。此組歌詞,若去掉和聲,則無異于七言絕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蓮的情景,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聲在內(nèi)則不同,展現(xiàn)的是采蓮眾少女一唱眾和的情景,這是其第二境界。此詞和聲既傳,則應(yīng)欣賞其作為有和聲之歌詞而不是無和聲之絕句的全幅境界。
兩詞的主角為同一少女,兩詞回環(huán)相映,實(shí)不可分。先看第一首。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钡谝皇椎谝痪涫钦f,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
菡萏即荷花。采蓮是采蓮蓬,但此時(shí)不妨還有遲開的荷花,如此意境則更美,荷花與紅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連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頃連了起來,并把采蓮女曲曲引入荷塘深處,這樣寫法,有空靈之妙。句尾和聲“舉棹”,與現(xiàn)境相關(guān),分明唱出眾少女打槳蕩舟的情景。誦之則仿佛一女歌聲方余音裊裊,眾少女已齊聲唱和。
“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钡诙涫钦f,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采蓮延遲。
小姑是歌中人,其實(shí)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則有戲劇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時(shí)藏深閨,今日入池塘,林立的荷葉似乎隔開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蕩開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貪玩戲水,流連忘返。
“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钡谌涫钦f,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濕了。
“晚來”承上句“采蓮遲”,“弄水”點(diǎn)上句“貪戲”。小姑弄水,大概是赤著雙腳打水吧,到了興頭上,采蓮的船也給澆得水濕淋淋??墒撬膵珊┲畱B(tài)遠(yuǎn)不至此。
“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末句是說,更脫下紅裙網(wǎng)羅池中鴨兒。
小姑的無拘無束,憨態(tài)可掬,活脫脫就在眼前。句尾和聲一起,伴隨著眾少女的一片笑聲。那場面就不消說了。
再看第二首。
“船動(dòng)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這首歌詞的前兩句是說,小船掀動(dòng)了滿湖風(fēng)光,水波相連一派清秋。癡情貪看年輕人,讓小船任意漂流。
采蓮船,蕩漾在一片湖光閃動(dòng)之中。湖光豁亮了小姑的心眼,她的心靈也暗暗波動(dòng)。為什么心動(dòng)?原來為的是貪看一位英俊少年。小姑久藏深閨,采蓮無異為一次身心的解放,一旦遇見渴望的意中人,就什么禮法也不大顧得了,何況這小姑忒大膽,她只顧癡癡的看,不覺蓮舟輕輕的飄。貪看二字,充分刻畫出小姑的情竇初開,大膽無羈。英俊少年迷住她的心,愛情之火燃起,鼓舞她去勇敢的追求。
“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歌詞的后兩句是說,竟然無緣無故隔船拋丟蓮子,可是被遠(yuǎn)處的人看見,她大半天還在害羞。
她抓起一顆蓮子(那是她初戀的一顆心),扔過水面,扔向那少年。“無端”二字,點(diǎn)明少女的沖動(dòng)?!吧徸印?,諧音為“憐子”(愛你),這是南昌民歌的傳統(tǒng)手法。這一拋蓮子,實(shí)在是太大膽的舉動(dòng),不僅是人世間的禮法,連少女自己的矜持也置之不顧了。拋了蓮子之后,才猛然感到遠(yuǎn)處有人看見吶!也許是岸上的旁人,也許是鄰舟的女伴。別人看見如何姑且不論,小姑可害羞了好半天呢。當(dāng)眾少女和聲再起時(shí),可以想見,那是伴隨著一片會(huì)心的微笑的。
《采蓮子》作者沒有描寫采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采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通過采蓮女的眼神、動(dòng)作和一系列內(nèi)心獨(dú)白,表現(xiàn)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和聲作用之妙也是本詞的藝術(shù)特點(diǎn)。和聲帶出眾少女,采蓮場面就熱鬧了,也更富于戲劇性。
附錄《采蓮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船動(dòng)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譯文
其一
其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