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兵法:九變篇第八 原文譯文 九變篇 第八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于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yè),趨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主將接受國君的命令,組織軍隊,聚集軍需,出征時在“汜地”不要駐扎,在“衢地”要結交諸侯,在“絕地”不可停留,在“圍地”要巧設計謀,在“死地”則殊死奮戰(zhàn)。有的道路不宜通過,有的敵軍可以不擊,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盤可以不爭,有時甚至國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所以,將領能夠通曉靈活機變的戰(zhàn)術,就算得上懂得用兵。將領不通于靈活機變的好處,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懂得地利。治軍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過”等“五利”,也不能充分發(fā)揮軍隊的作用。 因而,聰明的將領考慮問題,一定兼顧利與害兩個方面。在不利的條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順利進行;有利的條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禍患便可及早解除。 要使諸侯國屈服,就要以禍患來威逼它;要使各國諸侯忙于應付,就讓它做不得不做的事;要使各國諸侯疲于出動,就用小利去引誘它。 用兵的方法是:不要寄希望于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要寄希望于敵人不進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敵人不可攻破的條件。 將領有五種致命的缺點:只知死拼,可能被誘殺;貪生怕死可能被俘虜;浮燥易怒,剛忿偏急,可能被敵人凌侮;矜于名節(jié),可能入敵人污辱的圈套;過于仁慈,可能導致煩擾。大凡這五點,都是將領素質的缺陷,也是用兵的大害。軍隊覆滅、將帥被殺,必定由這五種因素所引起,是不能不清楚認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