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療效顯著
糖尿病是—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常見的慢性內(nèi)分泌和新陳代謝疾病。如果治療得當,病情可轉(zhuǎn)危為安;如果治療處理不當,病情將逐漸惡化,甚至死亡。采用中藥治療糖尿病,經(jīng)多年實踐和隨訪觀察,證明療效良好而穩(wěn)定。
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在治療糖尿病上應(yīng)該上、中、下三焦兼顧,三消同治,以益氣、滋陰益腎、清熱降火,達到降糖的目的。我們自擬的三消合—湯用方如下:
生地20克、麥冬12克、天花粉15克、桑椹子15克、黃精12克、太子參15克、炙黃芪12克、生石膏15克、知母6克、山萸肉10克、五味子9克、山藥12克、茯苓12克、白術(shù)12克。
方解:糖尿病患者煩渴多飲,是由于內(nèi)熱熾盛,胃火薰灼,謂之氣陰兩耗,影響精微的傳輸,因而肺之氣陰不足,晰津輸布失常所致。故重用生地、麥冬、天花粉生津止滴,益肺胃之陰,養(yǎng)陰增液,為本方的主藥。其中生地能降血糖,抑制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增高,并有抑制尿糖增高的作用。輔以桑椹子、黃精,養(yǎng)血益精.、潤肺。其中黃精對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太子參、炙黃芪益氣生津,參芪同用,補氣之力更強。糖尿病的能食、消谷善饑,是蘊積內(nèi)熱所致陽明熱盛,灼耗水谷,進食多而迅即消耗,不為肌膚;或因肝郁化火、灼耗胃陰;或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亦可導致胃陰損耗。以上諸因,皆可引起脾胃燥熱。方中生石膏、知母清瀉胃腑燥熱實火,,石膏配知母,清胃熱、瀉實火之力尤宏。其中知母且能降低血糖,促使尿中酮體減少。糖尿病的小便頻多,是由于腎氣虧虛,下焦不固。尿如脂膏,乃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之精微而下趨,加之腎虛失固,故隨尿而泄,導致消瘦乏力。方中用山萸肉、五味子,補腎,固攝精氣,以縮尿止汗,山藥補氣益肺腎,茯苓、白術(shù)健脾調(diào)中,均為輔藥。
加減法:如癥屬初起,增大生地和山藥的劑量;口渴異常,終.日飲水不停者,加澤瀉、天花粉;精神倦怠或疲乏者,重用黃芪;肢端麻木加當歸;尿少有中毒傾向者,可用大劑量生地,以土茯苓代茯,加黑丑。腎衰加菟絲子、補骨脂。
合并癥的治療
1.并發(fā)肝炎:轉(zhuǎn)氨酶增高加茵陳、五味子等;出現(xiàn)黃疸加焦梔子、龍膽草、垂盆草等;肝脾腫大加合歡皮、刺蒺藜等。
2.合并腦血管意外 高血壓者,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血壓不高者,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3.合并冠心病
氣血瘀阻、脈絡(luò)不通,可加丹參、葛根、桃仁、紅花、川芎等,或用冠心2號。
4.合并腎病
蛋白尿加白花蛇舌草,重用黃芪、生苡仁;血尿加大、小薊、白茅根。
5.合并尿路感染
如濕熱下注膀胱,可用石葦散,或萆薢分清飲。
6.合并皮膚感染
瘡癤加蒲公英、地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