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合唱排練中各個聲部的音色聽起來更融合?
聯(lián)系我們 如何讓合唱排練中各個聲部的音色聽起來更融合? 在排練過程中總覺得我們四個聲部的聲音融合度不好,不管是音準音色咬字氣息什么的,都好像是每個聲部自己唱。合唱音樂的融合度,取決于聲部中相同質量的音色,把分開的聲音結合在一起,使之變成一個整體統(tǒng)一的音色,聲部就融合了。 “聲部的融合”,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合唱音樂中獨特的魅力:混音。 混音的標準在于:當合唱團合歌唱時,在這個統(tǒng)一的聲音里面,個體的聲音是不能被觀眾所分開辨別出來的,這也是創(chuàng)造聲部融合的標準。所以,簡單點來說,合唱指揮和團員的任務,就是研究出各種方法,來融合聲部,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混音,然后表現(xiàn)在特定的作品中。 在解決聲部的融合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得搞清楚一些背景知識: 1、最早提出“混音”這個概念的人是:F. Melins Christiansen, 他是St. Olaf Collage合唱團的指揮。他的理論對后來的很多合唱指揮都有很大的影響:輔音發(fā)音要精確,元音發(fā)音要直接。表面上看,這個原則沒什么問題,然而,在運用中,他的方法使得合唱團的混聲變的很不自然,人為的痕跡特別明顯。并且產生了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直聲的歌唱方式。 2、從Christiansen那個時代開始,就不斷有很多聲樂教育家都在為此爭論,合唱團如果被要求消除聲音的共振,采用直聲的歌唱方法,不僅會讓聲音的品質變得非常人工化,沒有共鳴。而且會造成發(fā)聲器官的不必要的緊張,這樣是不健康的。 3、合唱音色的融合,經(jīng)常被要求改變個人獨特的聲音特質,甚至有些老師認為聲樂專業(yè)的學生不應該參加合唱團。這也是不對的。合唱混音的達到,是不需要犧牲個體聲音品質的。合唱團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唱出相同聲音這樣的技巧。 聲部融合的核心: 色彩-- 不是個人音色的色彩,而是各聲部的獨特色彩以及合唱團作為一個整體的色彩。 平衡感-- 各聲部在合唱團中的平衡。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頻率決定音調。物體振動的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就低。 措辭--歌曲中歌詞的發(fā)音。 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四個元素,來講講,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的聲部融合,并且不用中和歌手的聲音。 統(tǒng)一的元音: 當某一個聲部的團員,在合唱時,唱出不一樣的元音,那么這個聲部就會缺掉第一個和第二個共振峰,導致聲音的不統(tǒng)一。但是事實上,我們卻沒辦法要求團員唱出相同時值的元音。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就需要指揮在 warm-up的階段,就自己先建立一個想要達到的音色,然后通過各種訓練辦法不斷去追求它。并且在接下來的歌曲練習中,保持這個音色。 簡潔的輔音——準確的節(jié)奏——默契的“停止”——強度的控制——聲部的位置 首先要做到大家的發(fā)聲方法要基本一致,尤其是發(fā)聲位置,不能有的窩在喉頭有的打在前面。大家學的發(fā)聲理念可能不太一樣,如果基礎比較差,最好能請一位路子比較正的聲樂老師來指導一下,有條件上上小課最好?;痉椒ㄓ辛司涂梢跃毟鞣N和聲練習啊?;镜拇笮∪拖壹捌滢D位,到七和弦,二度和弦,在練習的同時要注重聲部間音量的均衡,以及互相傾聽。 聲部聲音不融合,主要發(fā)生在高音聲部中,這就跟成員自身的音色和發(fā)聲方法有很大關系啦。 首先,篩選出源音色沒有特別個性的成員,如果本身音色就特別特別個性,發(fā)聲方法再怎么一致,也是能聽出來的。 其次,看發(fā)聲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發(fā)聲,應該是喉嚨松弛,口腔鼻腔頭腔共鳴都打開,氣息下沉,后腰向外擴張,身體處于很通暢的狀態(tài)。 再次,合唱要求每個成員盡量音色靠攏,因此,拋棄一點自身的特點,盡量找到適合大家的聲音位置,或靠后或往上,只要自己不費勁,像說話一樣去唱歌,就是正確的。 最后,注意每個聲部的換氣口,每個句子的強弱,節(jié)拍,所有人都要根據(jù)指揮,做到同呼吸共命運! 然后來說說國外的訓練方式,唱歌之前老師都會做一些小游戲,有練氣息的,放松的,等等,一般在合唱隊員中相互進行,發(fā)聲練習也是很自由的,可能跟國內的聲樂教學理念還是有所不同,老師告訴我一句話就是,怎么說話,就怎么唱歌,不要去想我現(xiàn)在要唱歌了,就開始擺出要唱歌的樣子,讓聲音回歸最自然最松弛的狀態(tài),就是美聲。 合唱其實是一個隊員之間相互磨合的過程,尤其體現(xiàn)在各聲部融合的進程中。 從選拔合唱隊成員開始就要注意三個考察指標:音準、節(jié)奏、音色。因為在訓練過程中,音準很重要,必須嚴格執(zhí)行到個體,音準方面有偏差容易造成噪音整體也不會和諧。 其次節(jié)奏,影響到整個作品的架構。全體成員必須看指揮,各聲部什么時候進什么時候收,做到不拖拍不搶拍。 最后是音色,合唱隊是一個整體,最理想的效果是一個聲部一個聲音,聲音突出的隊員要注意收斂,容易跑偏的要注意聽旁邊和看指揮,每個人都要融合到聲部去。 訓練時要注意,多做共鳴的練習,從兩聲部到多聲部。演繹作品前,各聲部要先唱熟自己聲部的旋律。聲部之間配合時要堅定立場,剛開始的時候低聲部容易被高聲部帶跑。多訓練,看指揮,不同聲部什么時候強什么時候弱,搞清楚誰是主旋律,誰是和聲,不要搶著大聲唱。只有各聲部相互配合好,作品才會呈現(xiàn)出美感。至于畫面感,眼神情感的,需要跟隊員講解的! 你也可以嘗試用練聲來解決。練聲的過程中,先把整個聲部的發(fā)聲位置調整好,接著就是聲音的狀態(tài),如果大家的聲音狀態(tài)都是統(tǒng)一的話,在音準一致的基礎上,和聲音準也會融合許多。 當然,要做到完全融合,這個合唱團的團員們必須磨合有一段時間,彼此適應聲音狀態(tài),再調整。 先調整每個聲部的聲音,例如女高聲部你想要什么音色,指揮或者指揮助理就要在練聲過程中調。其他聲部也是如此。 還有,個人的聲音不要太突出。畢竟合唱團是合唱,不是獨唱,指揮在排練過程中要聽到誰的聲音冒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