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空間的利用更加充分了。許多固定的場所,如書房、工作室、圖書館、咖啡屋等,都可以成為讀書的地方。甚至連移動的場所,如飛機、列車、城市公交地鐵上,也不乏埋頭閱讀的身影。總的來說閱讀的場所無處不在,再擠的地方也總有可供閱讀的空間。 宋代文豪歐陽修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薄叭稀辈粌H是構(gòu)思文章的場所,也成為讀書之所。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踐行這種利用“三上”讀書的方式,如隋末李密牛角掛書,雖難免有“作秀”的嫌疑,卻也是稱道一時的讀書典范。今人將“馬上”換成了“車上”,在車上閱讀的習(xí)慣,比起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歐陽修的“三上”空間再配上漢代董遇提出的“三余”時間,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閱讀就成為無處不可、無時不可的行為。 雖然處處都可以是讀書場所,但不同類型的書籍都有更適合的閱讀場所。那么,怎樣選擇更適合的閱讀場所呢? 在安靜的場所享用“主食”與“美食” 閱讀終究是個人行為,雖然古人云“心遠地自偏”,可是,環(huán)境對閱讀的效果影響很大,閱讀“主食”與“美食”,仍是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為佳,就像人們更偏向選擇安靜的餐廳就餐一樣。在自己的家中布置一間書房,安坐讀書,不受打擾,正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美好閱讀寫照。圖書館也是安靜的環(huán)境,身處書山之中,身邊又有同好,閱讀起來也格外專注。即使沒有完美的閱讀場所,想專注地閱讀,也需要一個相對安靜、不受干擾的環(huán)境。若閱讀的行為隨時可能被打斷,或者時刻心存這種憂慮,是無法有效閱讀的。 當(dāng)然,這里的“安靜”并不是絕對的無聲??赡芩腥硕加羞@樣的體驗,窗外下著小雨的時候,在室內(nèi)可以清晰地聽到雨點的敲擊聲,雖有噪聲,卻仍然覺得十分安靜。這種由多種頻率的聲波疊加形成的噪聲被稱為“白噪聲”,類似于多種顏色的光疊加形成“白光”,這樣的噪聲環(huán)境使人感覺舒適,也是閱讀的好環(huán)境。再比如校園中的英語角,常常有許多學(xué)生在那里大聲讀、背英語,同樣也不是絕對安靜的環(huán)境,但因為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仍然可以成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互不干擾,專心讀書。 把“三上”空間交給“零食”圖書 枕上、車上、廁上,嚴(yán)格來說都不適合讀書。躺在床上看書,是很多家長都嚴(yán)令禁止孩子做的行為。然而,它仍是許多人,包括不少身為家長的人最鐘愛的閱讀姿勢。原因無它,只一個理由就足夠——舒服。太過舒適,也造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容易睡著,閱讀效果不好。況且躺著看書不易把握視距,對視力有損,尤其是看電子書。車上的環(huán)境其實也不適合閱讀,汽車難免顛簸,且乘車時視野狹窄容易暈車,閱讀時更甚;火車稍好一點,但公共場所難免吵鬧,而且往往光線不足;飛機上環(huán)境雖好一些,可若是夜間光線不足時看書,同樣有損視力,且高空飛行時人的身體會產(chǎn)生一些不適,可能影響閱讀。廁上讀書更不值得推薦,雖然圖書市場上被視為“廁上讀物”的書不少,但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還是放過這一點點時間,也放過這些書吧! 如果實在惜時如金,非要“三上”讀書的話,就讀休閑類的“零食”圖書吧。枕上宜讀輕松、不刺激的書,既可放松,也不會使大腦過于興奮。盡量別讀長篇小說,萬一讀到精彩處廢寢忘食就不好了,若是有人想通過讀深奧難懂的書來催眠亦無不可。旅途中為打發(fā)時間可讀小說、游記等書,當(dāng)然,讀“主食”類的書也并無不可。只是,如果對你來說,時間已經(jīng)稀有到這般地步,那么還是盡快改變生活作息規(guī)律吧。至于廁上讀書,筆者保留反對意見,這絕對不是學(xué)古人珍視書籍,不讓它們接近穢物,只是珍視健康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