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級里有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也會有相應(yīng)的“差生”。有的孩子,不論家長怎么耐心地教,全心全意地付出,也只能在做作業(yè)時,抬起迷茫的眼神望著家長,讓多少家長既心累又心疼。 網(wǎng)上有一封來自“差生”家長的“檢討書”,盡管不知道這位家長姓甚名誰,來自何處。但我想,應(yīng)該會有不少家長,會在信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這位父親眼里,自己的兒子是個標準“差生”——做作業(yè)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常常耗到晚上十到十一點……因此,呵斥甚至一頓打罵在所難免。然而,打罵之后往往伴隨著后悔。 因為本身從事教育工作,這位爸爸一直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并在一場家長會上對自己做了一番“檢討”,結(jié)果戳中了許多父母的痛點——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后,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yù),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jié)果呢,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作業(yè)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于是,我終于放棄原來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后,家里就充斥著呵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乏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zhuǎn)化為易躁,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看到這個平時那么漂亮可愛的孩子——他還是我最愛的寶貝,僅僅因為學習不夠好,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我內(nèi)心的憐惜、悔恨和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xiàn)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那時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次业奈恼拢腊职值暮蠡谑钦娴?。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而在演講的后半部分,這位爸爸根據(jù)親身經(jīng)歷,提出了幾個教育觀點,引起很多家長的沉思—— 1.接受我們孩子的現(xiàn)在,無論將來如何,但你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yōu)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yōu)秀的孩子,就像再平凡的父母也可能培養(yǎng)出杰出的孩子一樣。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么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我的經(jīng)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如果像這樣抱怨一生,你必將痛苦一生。 我們的孩子,是由我們親手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必須去愛護他、培育他、照顧她,盡自己所能給他最好的教育。 2.別把可能的幸福相互折磨成痛苦。 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于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里的中學,我的父親特別驕傲。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了,媽見到你的時間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一語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沒有陪伴在她身邊,這也成為我自己一生的遺憾。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么優(yōu)秀,你要教育,要反復(fù)教育他。這樣一來,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也多。而我認為,所謂的天倫之樂恰恰在于一家人在一起,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孩子成人之后,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花多一些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3.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是指各個方面。孩子有些事情做不到,或許真的不是態(tài)度問題,而是能力限制。 沒有誰會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會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孩子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因素,學校、社會也不會因為這個去歧視你的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真實存在的,要不我們怎么沒成了愛因斯坦呢? 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yīng)該的,但別太為孩子的未來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孩子為什么會丟三落四?為什么這樣磨蹭?為什么就是記不住?說了千百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么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很可能不是因為態(tài)度,就像長不高、跑不快一樣,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guī)劃,用表格、用小結(jié)幫助他,而不能一味地責怪他。 4.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只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當老師越久,越覺得在教育方面我?guī)缀鯖]有入門——這不是謙虛,而是現(xiàn)實如此。 盡管我做好了堅持的準備,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又也許在某一時刻孩子會忽然成長。但即使他成長成才了,我也不能驕傲得感覺是自己的功勞,影響生命的因素這么多,誰能說得清孩子成長的事呢?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發(fā)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么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nèi)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請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