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朝陽 音樂 | 《平凡之路》 一個人素質(zhì)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品格的高低。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很好的教養(yǎng)和道德,更是一份尊重。 尊重兩個字,看似輕于鴻毛,實則重于泰山。 1 本屆世界杯最火的,不是梅西的黯然離去,也不是c羅的無可奈何,更不是高調(diào)的德國模特隊離場,而是日本的高素質(zhì)! 近日,一位名叫詹森斯的國際足聯(lián)總協(xié)調(diào)員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了一條信息,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和熱議。 他寫道: “這是日本隊離開后的更衣室,盡管他們在94分鐘時輸?shù)袅吮荣?,可是他們的球迷把看臺清理得干干凈凈,他們還把更衣室收拾得整整齊齊。 他們甚至留下了一張用俄語寫的字條:謝謝。日本隊是所有團隊的榜樣。很榮幸與他們共事。” 這一舉動震撼了很多人,即使輸了球,日本隊仍然獲得了一片贊譽。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球迷亦是如此。當(dāng)時,現(xiàn)場觀戰(zhàn)的日本球迷幾乎人手一個垃圾袋,將其吹滿當(dāng)加油道具... 賽后,即使日本球迷痛苦萬分、遺憾落淚,但仍一如既往地將垃圾收拾進垃圾袋里,保持看臺的一片干凈。 然而這些舉動,僅僅是他們認知中最尋常不過的一點,如同條件反射一般... 因為日本國內(nèi)有一個傳統(tǒng):出門在外都勢必帶一個垃圾袋在背包里,把垃圾隨身收拾好,不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隊員與球迷這些讓世界深受觸動的舉動,不是刻意,也不是演戲,而是深入到他們骨子里的教養(yǎng)。 2 曾經(jīng)在日本旅行的時候,我們在大巴車上和中文導(dǎo)游聊家常。一些阿姨問她,你為什么愿意留在日本,到底有什么值得你留念。 導(dǎo)游頓了一下,很認真的告訴我們: 這里是一個孤獨又有愛的國度,每個人都獨立而強大。沒有人會給別人制造麻煩,也不愿意被別人麻煩。即使再小的事,都會先自己尋求辦法。若是別人幫助了自己,會一直心存感激。 不給別人添麻煩被視為一種美德,在培養(yǎng)這種美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成長為獨立又客氣,禮貌又疏離的人。 謝謝,就是我們的口頭禪;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我們最大的信條。在這里,我學(xué)會了什么叫愛與尊重,什么叫素質(zhì)與教養(yǎng)。 這段話,即使過了很多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腦海里,也變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個信條。 在旅行的過程中,我細心觀察了日本人的日常行為:公共場合自帶垃圾袋,不闖紅綠燈,有序排隊,公共場合從來不抽煙...... 如此高的素質(zhì),真得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這也讓我想起之前有個泰國網(wǎng)友,也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fā)表了這樣一組照片: 在泰國的清邁機場,一群日本孩子們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沒有玩手機,沒有上躥下跳,而是一人一本書捧在手里。 50多名日本學(xué)生整齊的席地而坐,安靜的看著書,似乎不會受到外界的打擾。 這樣的場景也讓泰國網(wǎng)友震驚了,在facebook里號召泰國的學(xué)生可以向他們學(xué)習(xí)。 這些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細節(jié)舉動,看似無足輕重,但體現(xiàn)了一種高貴的獨立,和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3 《奇葩說》有一期辯論,叫《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美德?》 反方的馬薇薇說,社會其實是由人情構(gòu)成的社會,所以你為我天天麻煩,我為你天天麻煩,我們才能成為彼此不分你我的一家人。 因此很多人覺得,麻煩別人就是對一個人的重視與愛。 但其實這段話的原意是:朋友之間,如果長時間不聯(lián)系,感情容易變淡,要想維系、促進朋友之間的感情,需要多聯(lián)系,多慰問。而這種聯(lián)系,不一定是要麻煩別人。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它不難,就在我們的生活細節(jié)里。 比如,在洋快餐店用餐后自行收拾餐盤,外出遛狗時隨手攜帶鏟子和垃圾袋,在電影院、書店等公共場合主動把手機調(diào)靜音....
事實上,越是不想添麻煩的人,越是能體諒別人的難處,因而越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身邊有一位長輩,在教育圈內(nèi)頗有人望,早已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出行有司機,日程有助理。 可他最值得我尊敬的細節(jié)是,哪怕日常事務(wù)都不必親自執(zhí)行,看到桌面上殘留的紙屑,都會順手清理。理由是:“打掃的人也很辛苦,自己能做的,就少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成功是萬千偶然的集合,這恐怕是其中之一。說實話,和這樣的人做朋友,才更融洽和諧。 可惜,在乎自己的人多,體諒他人的人少。有些叨擾是無甚自覺,有些麻煩干脆是有意為之。 不給他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善良的高貴,更是一份尊重,值得我們擁有。 |
|
來自: 劉恩捐 > 《(28)智商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