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坊走來了一位絕世才女
李蔚 璇璣圖 蘇坊,村名,在陜西武功縣,以漢代名臣蘇武牌坊而得名,是前秦杰出的女詩人蘇蕙的家鄉(xiāng)。 《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 蘇蕙(358-?),字若蘭,綜合各種史料和民間傳說:她生于前秦甘露元年,家在武功蘇坊。這里地處漆水河谷,風景秀麗。蘇蕙父親是縣令。她從小天資聰慧,儀容秀美。17歲時,嫁扶風望族竇滔(字連波)。”大約建元十一年(375),苻堅派竇滔為秦州(今甘肅天水)刺史,兩人住于今天水市西關(guān)的育生巷。竇滔在蘇蕙之外愛上了一位女子趙陽臺。蘇蕙無法容忍,對趙苦加捶辱,趙則抓住蘇蕙的一些短處,在竇滔面前進讒毀謗。后,竇滔由于“忤旨”被謫戍敦煌。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苻堅攻陷襄陽,赦免了竇滔,拜其為安南將軍,前去鎮(zhèn)守。竇滔赴任時,要帶蘇蕙同去,蘇蕙不愿偕行,竇滔獨攜趙陽臺而去。 時日漸長,留在秦州的蘇蕙,倍感孤獨,白天“長思君,念好仇”,時而“廂東步”,時而“階西游”;時而“桑圃憩”,時而“桃林休”。但是,總是排遣不了巢被鳩占的憤恨。夜晚,望著經(jīng)天明月,大地一片寧靜,她深深感到孤寂,盡管自己打扮得“香生英,色耀葩”,但是“家無君”啊!前往襄陽的路程是那樣艱難遙遠,“津河隔塞殊山梁,民下感曠悲路長”,倚門望而不歸,去又去不了……往往夢中見到親人,欣喜異常,然一覺醒來,才知道是一場空歡喜。她痛恨趙陽臺像當年趙飛燕擾亂漢成帝的宮闈那樣,破壞了自己好端端一個家庭:“妾嬖趙氏,飛燕實生”。同時,又埋怨丈夫是非不分,“棄故遺舊”,“愛間親違”。她為自己悲苦的命運叫冤:“我生何冤,丁是艱苦!”但又深悔自己的遷就容忍:“掩羞悲怨,卑賤何如!”于是,決定用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悲憤,規(guī)勸丈夫。纖手寫華章,哀怨起騷人。曹植的《鏡銘》“華屛列耀,藻帳垂陰”,可從后往前回讀,是不是自己的詩歌也同樣可以這樣呢?蘇蕙找出一首試作,竟然獲得成功。她大受鼓舞,索性將全部詩歌逐篇加工成均可回讀。但這些詩篇怎樣才能送到遠方親人的手里?心靈手巧的蘇蕙幼年就巧于織錦,于是她決定把這些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四句、六句、十二句,規(guī)格各不相同的詩,選好各色彩線,織于錦端。為此,打破逐字從上而下,逐句從右向左,逐首相接、平鋪直敘的常規(guī)寫法,對圖案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達到一字數(shù)用于不同詩的銜接處,又特別注意了和諧音韻,反復調(diào)整,綜合排列,最后終于溶為一幅美麗的詩圖,時為前秦建元十七年(381)。 《璇璣圖》五彩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上下左右各為29行。按當時度制,1寸合今2.45厘米,8寸約為20厘米,加上四邊,估計《璇璣圖》的大小應約25×25厘米。中空一格,共計840字,縱橫反復,皆為文章。 不少人擔心《璇璣圖》不能解讀,蘇蕙笑著說:“徘徊宛轉(zhuǎn),自為語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竇滔收到《璇璣圖》后,捧覽詩圖,反復研讀,果然融會貫通,并被詩中反復吟詠的深情感動,決心重歸舊好。派人護送趙陽臺回關(guān)中,另具車從,盛禮迎蘇蕙歸于漢南,恩好愈重。蘇蕙后歿葬關(guān)中楊陵鎮(zhèn)。 由于年代久遠,今所傳者,已無色彩,僅有文字,且詩圖中心空格又被加了一個“心”字,成為841字。840字的原作,反而不彰。 《璇璣圖》的解讀,歷來是一道難題。按習以為常的方法,從上而下、從右而左讀,就像走進“迷魂陣”,怎么也讀不出詩來,后世為其解讀,曾經(jīng)大費腦筋,由于難解,民間甚至傳說,蘇蕙是天上的織女星下凡,《織錦回文詩》內(nèi)藏有天機,天機不可泄露,有人甚至因研究詩圖、泄露天機而遭了大禍。歷代因忽視《璇璣圖》詩圖合一的藝術(shù)形式而導致誤讀的也不在少數(shù)。《璇璣圖》的解讀也為難了當代一些學者。現(xiàn)今有些書里,誤將詩圖作為散文排版,結(jié)果無從解讀,詩圖成了文字垃圾。 陡兀而起的大方塊文學形式、色彩斑斕的詩歌組合、大片似懂非懂的詩句、巧妙至極的織造技術(shù)、悲喜離合的愛情故事,這一切提供給歷代文人學士久食不厭的誘餌,無數(shù)人想征服它,久而久之竟形成了這樣一種社會風氣:誰能解開詩圖,誰就算有才情,得詩愈多,愈說明才情高妙。這種風氣在清代李漁的小說《合錦回文傳》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積歷代之努力,從《璇璣圖》里解讀出來的詩越來越多。有讀出81首的,有讀出二百余首,乃至1000首、2042首、3518首、3752首、7932首、8196首,10000余首。還有聲稱得詩39827首者。 宋代杰出的女詩人朱淑真,既看到詩的回讀,又找出了詩圖的經(jīng)緯。她的突破性的解讀,最貼近蘇蕙原意。詩圖結(jié)構(gòu),今可以概括為三環(huán)(紅字)、八系(綠字)。環(huán)、系及其間填充者,均是詩。朱淑真解讀的手抄本現(xiàn)存北京國家圖書館。
朱淑貞手抄本《璇璣詩圖》 根據(jù)朱氏讀法,作為基礎的原作為46首(不包括回讀)。其詩: 其一:仁智懷德圣虞唐,貞妙重華勛業(yè)昌。嬪溈降汭配英皇,倫匹飄跡沉江湘。 其二:津河隔塞殊山梁,民下感曠悲路長。身微閔己處幽房,人之女體有柔剛。 其三:親愛疏闊空遠望,純清志潔齊冰霜。新故惑意娘面墻,春陽敷秀蕙蘭芳。 其四:蓁箏流脆激弦商,秦西發(fā)聲悲摧藏。淳風和詠宜高堂,嗔憂增慕懷慘傷。 其五:欽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jīng)網(wǎng)羅。林陽潛耀翳英華,沈浮書札魚流沙。 其六:麟鳳分遠曠幽遐,精神少瘁愁兼加。辛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 其七:貞志篤終矢穹蒼,欽所箴誡絕淫荒。秦楚間越隔土鄉(xiāng),辛苦君身客外方。 其八:純貞志一專所當,麟龍昭德懷圣皇。民生催迅電流光,林西照景薄榆桑。 其九:龍虎繁文備,揚彩華雕旂。容飾觀壯麗,光美耀繡衣。 其十:詩雅興鹿鳴,宣孟感翳桑。時盛昭葉傾,微元恨徽章。 十一:寒歲識凋松,始終知物貞。顏衰改華容,士行別賢仁。 十二:衰年感往事,眺遠勞深情。卮酒消薄味,調(diào)琴非故聲。 十三:悼思傷懷,悲感戚嘆。抱獨情乖,誰者我盼? 十四:思感靡寧,孜孜傷情。時依枕屏,追想勞形。 十五:我生何冤,丁是苦艱?,嵆盥?,嬰是憂阻。 十六:掩羞悲怨,卑賤何如!感舊是念,誰為獨居? 十七:所因禍源,膚受難明。禍因所恃,恣惡驕盈。 十八:佞讒奸兇,害我忠貞。奸讒佞人,作亂幃庭。 十九:趙嬖妾后,戒在傾城。妾嬖趙氏,飛燕實生。 二十:婕寵班姬,義不茍容。班寵婕妤,亂輦漢成。 二一:人致漸寵,盛炎猶熒。漸致人伐,用昭青青。 二二:慮微察深,禍在防萌。察微慮遠,慎在未形。 二三:周南召伯,窈窕淑姿。召南周風,興自后妃。 二四:衛(wèi)鄭楚女,勵節(jié)中闈。楚鄭衛(wèi)姬,河廣思歸。 二五:長歌詠望,遐路逶迤。詠歌長嘆,不能奮飛。 二六:清商雙奏,碩人其頎。雙商清調(diào),歌我袞衣。 二七:弦調(diào)宮徵,同聲相追。宮調(diào)弦譜,感我情悲。 二八:華艷姿色,冶容為誰?姿艷華色,翠羽葳蕤。 二九:構(gòu)罪積怨,其根難尋。積罪構(gòu)恨,浸潤日深。 三十:愆辜何因,備嘗苦辛。何辜愆疾,集乎我身? 三一:地天施德,貴乎均云。施天地德,品物濡春。 三二:飄佩鳴玉,步之漢濱。鳴佩飄玉,風竹曳音。 三三:愛間親違,殊我同衾。親間愛違,惑者改心。 三四:棄故遺舊,君乎惟欽。遺故棄舊,誡在伯禽。 三五:心壯志違,憤激何施?志壯心違,一生苦思! 三六:華麗飾身,將與誰為?飾麗華美,俯仰容儀。 三七:惟盛有衰,無盈不虧。有盛惟替,無日不悲。 三八:舊時往年,白日西移。往時舊游,倏忽若馳! 三九:志衰悼感,憂情何資?悼衰志節(jié),上通神祗。 四十:葑遺下體,作者成辭。下遺葑菲,采者無私。 四一:基克孝,敬是從。恭厥念,慎所持。疑悒遠,家和雍。容節(jié)敦,慎克思。滋愚讒,肆頑庸。蒙謙遜,念孝慈。 四二:仇好念,思君長。傷摧容,發(fā)嘆愁。游西階,步東廂。桑圃憩,桃林休。流泉清,塵沙揚。翔孤鳳,巢雙鳩。 四三:家無君,夜月娟。妍為誰,飾容華。葩耀色,英生香。裳沾淚,倚日斜。遐曠路,傷中情。驚所夢,懷嘆嗟。 四四:飛輕身,寄浮云。文彩宣,飾光輝。幃孤鳳,鏡掩鸞。殘草綠,亂花飛。歸雁鴻,和陽春。神明感,通忱微。 四五:怨義興理,辭麗此作。眷戀終始,詩情明灼。 四六:詩圖璇璣,始平蘇氏。以上四言詩2首。 本詩46首,其中,三言詩4首,四言詩30首,五言詩4首,七言詩8首。 |
|
來自: 昵稱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