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豆包,撒年糕”是東北大年獨有的特色,黏豆包是東北小吃之一,粘豆包是東北人春節(jié)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用黃米面和小豆餡或者蕓豆自制而成。它是一種源于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小時候,我們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包粘豆包,大姑娘小媳婦老太太的就開始給各家里包豆包,互相幫忙,家家都包好多,然后蒸熟了凍上。每次吃多少熱多少,哎蘸著白糖吃,那個好吃啊!目前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qū)非常的普遍,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制作,然后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一切工藝源自于天然,屬傳統(tǒng)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營養(yǎng)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是粗糧細作的先河。 一般的粘豆包都是兩種顏色,一種黃一點,一種發(fā)白。白色的是用江米做的,黃色的是用黃米面做的,我更喜歡吃黃色的,感覺很香。 粘豆包大都是東北產(chǎn)的大黃米面做成,餡是蕓豆、紅小豆的。大黃米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含有豐富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鉀高含鈉低,由于粘豆包的制作過程比較繁瑣。所以在東北,傳統(tǒng)的做法是一般在初冬時把過冬的粘豆包包好,蒸出鍋后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凍上一個夜晚。蒸熟凍完后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時在鍋里熱透了就可以了。 切糕,由白糯米或黃米面制成的糕,多和以紅棗或蕓豆,將米面加水,和均勻上籠蒸熟,然后將蒸熟的江米面沾水揉勻,用手按成厚薄相當?shù)膶悠?,抹上豆餡或棗泥餡,要達到四層面三層餡,層次分明,面餡分開,出售時用刀順邊從上往下切,放在盤內(nèi),撒上白糖就可以食用了。。東北人家過年必吃的大黃米切糕。象征吉祥幸福的生活,生意、事業(yè)、學業(yè)、家庭一年更比一年高。年糕里包含一切美好的祝福! 切糕在室溫內(nèi)解凍,放在蒸鍋內(nèi)熱透,撒上些白糖直接就可以吃了,又勁道又甜,還可以把切糕片用油煎制兩面金黃,味道更好吃 蒸熟凍完后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時在蒸鍋里熱透了就可以了。蒸好的豆包又軟又糯,蘸糖食用,誘人食欲,這個很頂飽,吃幾個很久都不餓。也許這就是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的意思吧。 還可以將熱好的粘豆包放稍涼,壓成小餅,用豆油或者葷油將兩面煎制金黃,蘸著白糖, 軟甜不膩 或者放在油鍋內(nèi)炸的金黃,外酥里嫩,吃著黏糊糊的豆包心里喜滋滋的 現(xiàn)在長大了,看著這些農(nóng)村的粘豆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匆娝鸵^年了??匆娝拖肫鹆诵r候。如果說那時是為了溫飽而蒸豆包,你那么現(xiàn)在就是一種農(nóng)村的食品藝術。 喜歡這個做法,別忘了點贊、收藏、轉(zhuǎn)發(fā)呦,也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冬至雪夜的小廚,每天都會發(fā)布原創(chuàng)家常美食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