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向來稱為雅事、樂事。翻開古籍,我們隨處可見古人關(guān)于讀書的一些言論:
“至樂無如讀書”,這是《史典》中的一句話;《增廣賢文》中有“有書真寶貴,無事小神仙”、“美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之語;韓愈教子曾有“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之詩;西漢的劉向曾說:“少而好學(xué),如日初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蹦纤沃奈膶W(xué)家、目錄學(xué)家和藏書家尤袤在《遂初堂書目》序中寫到:“饑讀之以當(dāng)肉,寒讀之以當(dāng)裘,孤寂讀之以當(dāng)友朋,幽憂讀之以當(dāng)金石琴瑟也!”朱熹為白鹿書院題:“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元朝鄭廷玉的雜劇《金鳳釵》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yuǎn);明代鄭成功說:“精神到處文章老,學(xué)問深時意氣平”;明代學(xué)者李贄在《讀書樂》所講的那樣:“讀書伊何?會我者多。一與心會,自笑自歌。歌吟不己,繼以呼呵。慟哭呼呵,涕泗澇沱。歌匪無因,書中有人。我觀其人,實獲我心?!弊x者與作者共同達(dá)到了碰撞、交流、會意、共鳴的境界。清代蔣士銓說得更簡明精練“至樂莫過讀書”。清代包世臣說,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這些作為蒙學(xué)讀物,開篇精妙的安排就讓我們見證了古人對讀書的重視以及對其作用的認(rèn)識?!缎〈坝挠洝分杏校骸袄嘶ㄓ幸馇惭依顭o言一對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fēng)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春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打開《格言聯(lián)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代禮部尚書、學(xué)者姚文田(浙江歸安人)的一句格言:“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安徽黟縣西遞村的“履福堂”有一副楹聯(lián),道出了“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的真諦,聯(lián)云:“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明代鄭成功寫有一對聯(lián):養(yǎng)心莫若寡欲,
至樂無如讀書。一些古詩也生動形象地暢言了讀書樂:“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fēng)。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闭缌簩嵡锼f:“古圣先賢,成群的名世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隊來立在書架上面等候你來點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行吟澤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飯顆山頭的李白、杜甫也會連袂而來;想看外國戲,環(huán)球劇院的拿手好戲承接堂會。這真是讀書樂。”外國人也這樣認(rèn)為。如美國建國的創(chuàng)始者、美國獨立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民主精神締造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富蘭克林也說:“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這些都形象的說明了讀書其樂無窮的境界。我也深深體會到,人生是道風(fēng)景,快樂是種心境。學(xué)習(xí),是一件樂事,亦苦亦甜,時苦時甜,在其過程中就會擁有收獲。繽紛的歲月,快樂的人生,讀書是我的快樂之源;讀書使我領(lǐng)悟到快樂的真諦!讀書樂,樂讀書,樂從何來?我的感受是:
首先在于讀書啟迪智慧,讓人耳聰目明。然而智慧是塊璞,需要讀書來雕琢。用時興的話來講就是:讀書打造我們處身社會,打拼職場的精神素養(yǎng)。培根曾說,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后便知如何修剪移接。沒有一本書能孤立存在,它只是一場與它們的前輩們連續(xù)不斷的對話的一部分。讀書的過程就是用前人的頭腦充實自己頭腦的過程,便是提升智慧甚至再造生命的過程。正因為讀書能盡情延展生命的質(zhì)與量,濟(jì)人之短,補(bǔ)人不足,“朝聞道,夕可死”才成為讀書人的最后追求。有求知欲望是身心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得知未知之事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樂趣。是?。∫胱屪约憾斈棵?,讀書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在于讀書能淬鍛、凈化心靈。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靈剖析史,也是讀者的心靈鍛造史。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向來算為清高。說破讀書本質(zhì),“心靈”而已。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博采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練達(dá)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xì)事或判別枝節(jié),然縱觀統(tǒng)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xué)深思者莫屬?!边@是英國文學(xué)研究專家王佐良先生所譯的培根《論讀書》中的一段話?!案褂性姇鴼鈿庾匀A?!边@句話意思就是說書讀通竅了,腦筋清楚,胸有成竹,自然氣度雍容。所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yuǎn),一樂也。”讀書不但明天下國家興亡之理,而且可充實自我知能,薰陶自我品行,融鑄思想性靈,提升思維層次,恢宏志節(jié)器識。讀書還可以反身而誠,修養(yǎng)心性,激盪腦力,增廣見聞,消磨時間,排除煩惱。置身于書中,如同插上了夢想的翅膀,穿越了時空的遂道,沒有了世俗的束縛,沒有了愛憎的羈伴,有的只是純凈的靈魂在高空中自由的飛翔。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靈剖析史,也是讀者的心靈鍛造史。讀一本好書,能感到一股清澈的泉水,流過心田,凈化心靈,特別是通過長期的讀書能夠養(yǎng)成一個充實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為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無論一生中遇到什么樣的風(fēng)浪坎坷,都能夠保持一種“世人皆醉惟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的平常心態(tài)。這樣的人即使在物質(zhì)生活方面清貧寒酸,但決不會“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名聲地位上也許并不顯赫聞達(dá),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在精神上永遠(yuǎn)屬于“打不倒的巨人”。最讓我心悅誠服的是“讀書似水”的比喻:把讀書比喻為水,看似平淡無奇,波瀾不驚??僧?dāng)涉足于此時,就會感受到,那潺潺流水,流淌著的是激情,滋潤的是心田。有人將讀書比喻為一條古老的河流,河的兩岸布滿了歷史的車輪、歲月的滄桑,讓人撫今追昔,思緒萬千。河水緩緩流淌,日夜不停,流出的是幾多深沉、幾多凝重、同多哲思;于是有人將讀書比作山澗中流動著的小溪,流淌出的是輕松活潑、清純自然。讀書如流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心”有聲。書中那些機(jī)智銳敏的雄辯,曠達(dá)不羈的詩情,令人捧腹的幽默,化濃為淡的閑筆令人陶醉,其樂無窮。
再次在于讀書能帶來愉悅,心高氣爽。讀書之樂須盡歡。讀書是最高尚的娛樂,是最富想象力的藝術(shù),是與偉大靈魂的直接對話。讀書帶來的是時空的擴(kuò)展,是人生的充實和人生的絢麗多彩。讀書令人無憂無慮;讀書令人回味無窮;讀書令人神清氣爽。當(dāng)某句古詩直抒我的胸臆時,我感到快樂!當(dāng)某段文字與我追求的信念相同時,我感到快樂!當(dāng)某篇文章在我眼前描繪出一個夢想殿堂時,我感到快樂!我敢自豪地說:為了這種快樂的延續(xù),哪怕“三更燈火”,也無怨無悔。我常常會在無數(shù)本書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春日融融,手執(zhí)好書一本,默坐于河邊草地。細(xì)讀不倦,幡然有悟。無心觀賞桃紅柳綠,魚躍鶯飛;只覺天長地遠(yuǎn),神思難寄,逸興壯懷,與書相連。于是愛不忍釋,樂而忘返。不亦快哉!盛夏燠熱,喜得新書,不及等待,匆匆翻看,似有清風(fēng)一縷,徐徐沁心,不知汗出遍身,匯成細(xì)流;也不聞蟬鳴綠樹,聲噪小樓。不亦快哉!秋月晶瑩,幽輝半床。讀書數(shù)頁,忽有所感。步出室外,遙望明月稀星,遐思宇宙人生,有千情萬緒,涌上心頭;凝成一處,竟與書中至理相通。不亦快哉!任是隆冬朔風(fēng)凜冽,不廢好書苦讀,及至心領(lǐng)神會,周身激情奔涌;如有烈火一團(tuán),從胸中噴出,蔓延開去,融化了冰雪世界。只見周圍暖氣彌漫,春意盎然。不亦快哉!我常想,如果讀書是一條快樂的河,那么我愿做一葉舟,飄向未知的遠(yuǎn)方……特別是那些沒有功利目的的讀書,讀至精彩之處,陶然忘情,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拍案叫絕,可見讀書有何等之樂;讀到緊張?zhí)?,飢渴冷熱,全然不知,屏息靜氣,與主人公一起喜,一起悲,一起歌哭。讀書,進(jìn)入此境界,方有快樂,方有樂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書多了,手也有些癢癢,心有所思,意有所想,提筆賦詩作文,有自己的作品傳世,那是后話,另一樂也。人的一生如果能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實在是一件快樂無比并且受益無窮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說的“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這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樂而忘食。讀過后,書中的警言妙語又如“余音繞梁”,帶給你的往往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驚喜與歡欣。讀書樂在自得。每一本書帶給我的并不止一種體會。讀的多了,即使是一篇文章,讀的次數(shù)越多,感覺越不一樣。陶淵明曾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边@是很多讀書人的共同體會,不僅“忘食”,還可能忘了生死。我經(jīng)常看到有人讀書忘記饑渴,那如饑似渴的讀書求知精神,令人敬佩有加。不是有一個教授中午看著早晨的空盤子,自問:我吃了午飯嗎?哦。吃過了,繼續(xù)讀書。也有人讀書忘記做飯,被好一頓埋怨訓(xùn)斥。我也曾讀書津津有味,竟似吃了一桌好筵席,精神飽滿,神完氣足,舒心愜意,那份溫馨正是我最大的快樂!
二是樂而忘時。讀書時間過得最快。愉悅的閱讀,不知不覺一晌過去,竟生拉住太陽不準(zhǔn)下山的奇想。人生幾何?讀書時間有限,不抓緊讀,時間不會等著你,讓你從從容容悠悠閑所以,我最快樂的事情是看書,在我家里凡是我要停下來的地方,都放置一二本書,以便隨手抓來可以看,飯桌上、枕頭邊、馬桶旁,都放著各種各樣的書。我工作再忙,晚上臨睡前也得看上半小時書后才躺下。那清香,是書的清香,那夢,也是有關(guān)書的夢。喜歡看書,枕一本書,做一個帶著書香的清夢,是我生活中最快樂的事。
三是樂而忘返。我看來,書,就是門。打開書,就像推開了一扇門。每一扇門里,都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這些世界充滿著迥異的風(fēng)景,讓我這個到訪者驚奇、興奮、流連忘返。在很多次,我上圖書館看書讀報查資料,常忘記時間,忘記回家,甚至被關(guān)在圖書館過夜,竟然不知身在何處,還有的手捧書卷反向而走,正似南轅北轍,猶不自知也。不知有多少次,有辦公室讀書,日已過午讀興猶酣,不是家人打電話,還不知道下班半小時了。盡管我是從事理論宣傳教育工作的,看的書也很雜,什么書都想打開看看、翻翻,而覺得很有好處,也很有樂趣。我常常沉浸在書的海洋中,體驗馬致遠(yuǎn)“斷腸人在天涯”的企盼與凄涼,理解辛棄疾“可憐白發(fā)生”的無奈與憤懣,領(lǐng)悟陶淵明“種豆南山下”的寧靜與淡泊,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的豪情與精神。我為窮人桑娜的愛心而感動過,為老葛郎臺的虛偽自私而憤恨過,為簡愛最終獲得愛情而歡欣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真?zhèn)翁搶?、丑惡善美、悲歡離合。閱讀朱自清的《背影》,雖然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通篇的語言都十分樸實,但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父子間深沉的愛,讀者為之深深感動。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我看到了海倫在失明后暴躁的脾氣和初學(xué)語言時艱難的一步。在書中,我看到了海倫少時立下的志向,并深深地為她堅強(qiáng)的性格所感動、所震撼。在書中,我看到了莎利文小姐費盡心思地指導(dǎo)海倫一步一步走向知識的殿堂,引導(dǎo)海倫走向成功,我不禁為莎利文小姐執(zhí)著的精神所打動。讀這本書時,我哭過,笑過,傷心過,感動過……這本書,使我從陰影中走出來,使我認(rèn)清了人生的方向,使我不再迷茫,并激勵著我追求屬于自己的那片光明!又一本書在我眼前展開。再試想在午后懶洋洋的陽光照耀下,你正拿著一杯花茶,捧著泰戈爾的《園丁集》——優(yōu)美的詞匯,細(xì)膩的感情,深遠(yuǎn)的意境。那茶香書香融為一體,我們沉浸于此,給我們無窮的享受,讓我們流連忘返……
四是樂而忘憂?!昂我越鈶n,唯有讀書”。人有頭腦,還能沒有憂愁?即使一會兒,也會傷及白細(xì)胞。書就是療憂治愁之妙藥。久涉塵世的凡夫俗子,總免不了或多或少的淺薄與浮躁。沉浸書中,什么厚此薄彼,什么名利欲望,什么陰晴圓缺,什么生離死別,什么柴米油鹽,什么人生三千煩惱絲,統(tǒng)統(tǒng)拋到腦后。當(dāng)你剛剛從繁忙的事務(wù)中抽身出來,你的心緒此時是那么疲憊,那么你不妨坐下來,拿起一本書,漫不經(jīng)心地翻閱。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感到是那么愜意,似有一陣柔風(fēng)迎面輕拂,你的心像花蕾在輕輕綻放:書籍會讓你體驗到情感的一切滋味:生、死、愛、恨,歡樂和痛苦,進(jìn)取和消沉,英勇的和悲壯的,它們穿越時空而來,你的心被情感緊緊抓住,不能自禁,時喜時悲時怒時哀,在書籍的情感河流中浮沉。特別是在躁動的時候,沒有什么比鐘情于你的人帶給你陶醉的感覺更愉悅心智,只有讀書。我每當(dāng)有了憂愁、煩惱,只要手捧書卷,便煙消云散。那一個個質(zhì)樸的漢字會從厚厚的書頁中跳出來,似朋友,像愛人,如故交,若長者,與之娓娓而談,傾訴心曲。三國的恢宏,紅樓的細(xì)膩,西游的神工,水滸的剛烈,雨果的凄慘,莎士比亞的廣闊,真是“三兩句碎語,怎敵他,跌宕起伏卷帙浩繁”。品味其中,才能自得其樂。李白的飄逸豪放,杜甫的雄渾蒼涼,李清照的清麗婉約,恍如秋水淙淙流淌;艾青筆下的大堰河似嫻靜的母親,朱自清的月色荷塘令人心馳神往;面對書頁走進(jìn)但丁的神曲,聆聽雨果的鐘聲,凝視惠特曼的圣火,毛澤東一生讀書無數(shù),解古今,通中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其間何樂。……此時會使人漸漸地心如止水,進(jìn)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的確,當(dāng)我無所事事的時候,當(dāng)我坐立不安的時候,當(dāng)我孤獨寂寞的時候,只要一書在手,便會怡然自得,心情輕松,人生的一切大失大得大起大落榮辱成敗都會瓦解冰釋。當(dāng)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每當(dāng)讀至深處,讀到癡迷,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讀書確實能給人帶來歡樂,而且是人生的最大的永遠(yuǎn)的樂事。生而為人,如果不懂得品嘗讀書之樂,真是天大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