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憤之讀之以當金石琴瑟”。英國哲學家弗.培根在《論讀書》中說:“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以裝飾。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才干?!蔽覈F(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教育家李霽野所說:“一方面不要作書呆子,將腦袋里裝滿著死書;一方面也不要空著腦袋過生活。讀書應當是生活的一種享受,不是令人頭痛的工作?!卞X鐘書也說過:要將學習當成一種事業(yè),當成至高無上的享受。許許多多的名賢圣哲總是廢寢忘食,摒棄世俗的喧囂,物質(zhì)的誘惑,而甘愿承受清苦的書生生活,攀登于書山,倘徉于書海。因為事實上,這并不是受苦,而是享受巨大的無與倫比的歡樂。在書的耕耘下,我們的心野由荒蕪而茂盛,由漠然而多情,由呆板而生動。這不是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境界嗎?這不就是“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懷么!書中滋味無限,或推敲,或思考,總能使思想升華,如同處于仙境。記得我小時候聽過啟蒙的陳老先生講的一個故事,說一個人酷愛讀書,他的富翁朋友就與他打賭,請他住進自己的莊園里,每日獨守書房,不能離開房間,一日三餐給他從窗口送進去,時間為一年。如果能堅持下來,富翁許諾將莊園輸給他。一年過去一半的時候,富翁朋友還不信世上還真能有如此書癡,他仍然勝券在握的樣子。一年過去了。當那個酷愛讀書的人從書房從容地走了出來時,富翁朋友徹底服輸了。沒辦法,他只好履約??赡俏蛔x了一整年書的朋友說,謝謝你讓我讀了那么多好書。讀了這些書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還要你的莊園干什么呢?說完飄然而去。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年紀還很小,卻受到了一種震動。讀書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帶給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靈享受。事實果然如此。當我慢慢長成了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從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息息書香,源遠流長,飄揚古今!讀書確實是一種高級的享受。沒有哪一種享受,能像讀書帶來的享受那樣悠長和持久。從少年時代開始,雖然家里貧窮,缺吃少穿,,但讀書帶給我的享受,就是其他享受所難能比擬的。在小學時我經(jīng)常和伙伴帶著自己喜歡的書,鉆進樹林里,坐在草地上,在清新的空氣里,在澗溪流水潺潺聲中,我們開始了幸福的一天。風溫柔地吹拂著,少兒的心像用水洗過那么清澈。常常是,太陽落山時,我們才驟然知道,一天已經(jīng)過去了。在中學讀《十萬個為什么》時,心里那種巨大的新奇和快樂簡直難以形容。我廢寢忘食地沉浸在書中,心就像在一片云朵上飛翔。原來世界是這么有意思,那種遙遠、神奇、神秘,彌補了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平靜。我在書中認識了大海和高山,認識了形形色色的特殊奇異的人,認識了無數(shù)個讓人心馳神往的遠方,知道了這個世界的廣袤遼闊,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美好和無窮。我覺得那些寫書的作家,簡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們用文字給我們講出來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精神境界。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越發(fā)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高級的享受。在大學正當風華正茂的時候,有些風花雪月,就是讀書,也要為自己制造一種情調(diào)。至今我津津樂道是春夏秋天的早晨和傍晚,我?guī)缀跏敲刻於寄靡槐緯綄W校對面的蛇山(現(xiàn)為首義公園)上,或長江岸邊,讀著自己喜歡的書,看著看著,有時為精彩的書,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樣冒出來的,也很精彩的評論寫在讀書筆記本上,我體味到一種滿足感。當光線不再能照耀我閱讀時,我們就看夕陽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漸亮起來的燈火……一種朦朧的、美好的、說不清的情緒就在我心中翻騰著。生活確實是深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書本啟發(fā)了我們對于人生的思索……記起這些陳年往事,我深深感到,書是夠用一輩子的干糧,是一把解開疑團的萬能鎖,是一扇窺視世界的窗口。讀書等于把生活中貧困的日子寂寞的時光兌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讀的書越多,越深入,越感覺到世界的廣大、知識的無涯、思考的無窮,而人在其中的命運也越切近,越飄渺。書開闊了我的眼界,愉悅了我的身心,陶冶了我的性情,豐富了我的知識,升華了我的精神,這是一種多方面、多層次的美麗享受。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實在享之不盡,受用無窮。所以,我把讀書的享受概括為三:
一是求知的享受。獲得知識的過程與獲得知識都是一種精神滿足,一種精神的愉悅。林語堂對讀書的享受有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yǎng)性靈?!比绱烁叨雀爬ǖ脑捳Z比不得培根的中肯,培根對讀書的內(nèi)容和書生樂都說到愛書人的心坎里去了——“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判別枝節(jié),然縱觀統(tǒng)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边@是王佐良先生所譯的培根《論讀書》中的一段話。書,是人們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的記錄。書里的世界很精彩,每一本書都是一扇窗戶,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讀書,使人通過這一扇扇窗戶,看見外面世界的精彩;讀書,讓人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在書中可以會見到許許多多比日常生活中更精彩的人物、比日常生活更有趣的故事;讀書可以使人接觸各種思想,有的可以引起爭辯,有的又使人感到妥貼,有的可以興起思潮,有的又可以平靜如鏡;讀書可以使平淡的生活波濤起伏,也可以使灰暗的人生螢光四溢。有好書作伴,即使在狹小的空間,也能上天入地,振翅遠翔,遨游古今;漫長曲折的歷史和浩瀚無盡的宇宙,都能溶匯于心,化作滋養(yǎng)靈魂的清泉。求知的最高境界是悟道。悟道,即追求真理,理解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用宗教界的人的說法是接近上帝或真主,佛在心中;一旦得道,無論是成仙成神成佛。用革命者的說法是尋找馬列主義,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這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戰(zhàn)成領(lǐng)袖或成烈士。中共早期共產(chǎn)黨員夏明翰的就義詩寫道:“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笨梢姡瑢τ谖虻勒邅碚f,恐怕是求之不得的享受了。雖然這種“道”,大多是一種虛幻。朱熹《春日》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表面上是寫春日,實際上是寫作者悟得儒家之道的快樂與感受。當然,求知者,眾;悟道者,寡。而我反覺得求知高于悟道,道之為道,還在于它是說不清楚的東西。讀書才能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從單純的獲取知識進入藝術(shù)欣賞與審美高度。讀書能夠使人不斷增長職業(yè)智慧,能使自己的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能夠促使人地思考人生,從而實現(xiàn)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喜笑怒罵,皆成文章,而讀書盡收眼底,實乃人生一大享受。讀書之善,善莫大焉!
二是情感的享受。讀書,不僅是人尋求思想的營養(yǎng),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讀書是一種情趣。讀書的過程是情感享受的過程。品一味書香,悅一生心情。讀書是愜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特別是身心放松地進入讀書的狀態(tài),讀書帶來的是一種寧靜和安詳?shù)那楦邢硎?。其實,讀書的享受至為最簡單的一種意境,是一種靜態(tài)的,個人在獨處狀態(tài)下吸收知識,明白事理,領(lǐng)悟情感的享受。因為從紙上的文字到心靈的圖像需要借助讀者完全個人化的思考和想象才能抵達,這個過程使你比旁人更加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刺煳牡乩?,會明白生命的偉大和個體的渺??;看哲學宗教,能加深對自己信仰體系和善惡觀念的理解;看文學歷史,能鍛煉自己的審美觀、洞察力和責任感;即使是看情色作品,也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角度來了解性愛的真相;文字的光芒總在愁苦之外,書籍帶著墨香的文字有晦澀也有優(yōu)美。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生老病死,顛沛流離,孤獨寂寞,憂傷無奈,人生之重或人生之輕,諸多感情,書中應有盡有。隨著閱讀的深入,有時辛酸,有時激憤,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使人就那么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書中的人物,覺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個遙遠的親人,情不自禁地牽掛起這個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閱讀為生活又增添了別樣的內(nèi)容。我們不知不覺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有人說,“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蔽乙舱J為,這些文章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語言樸素,行云流水,傾訴自己之情思,寄托自己之思,強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讀者。所以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影響深遠的名作,不管人們對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評價,吟誦之下,都不能不隨作者之述而有眼澀之悲。記得我在大學時有一次讀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書中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身世,使我聯(lián)想起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在國民黨撒退后遺棄的碉堡下?lián)觳窕鹩秽l(xiāng)丁捉出毒打、撿發(fā)了糜的餅干果脯充饑中毒大病一場。我的同情之淚盈眶,哽咽之聲難止,不覺摩拳擦掌為悲慘和痛苦遭遇鳴不平,不覺敲桌打椅發(fā)泄心頭之恨。當時學校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憶苦思甜的會上我講了這次讀書的體會,在座的人都哭了。此時此刻,我想,讀書不動情,這書恐怕是白讀了。由此,我在讀書中,總是把最感人的地方讀了又讀。我在和朋友交談這本書的時候,又總是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讀書,是一種潛存于靈魂之中游離于思想之外使人愈加高尚的事情;讀書,常讀得淚雨滂沱,實是情感的一種高級享受。像我教書、寫書了幾十年的人,也許出于職業(yè)的習慣。八小時之外,不搓麻將,不進舞廳,懶于事親,疏于訪友,有空就捧本書來,臨窗而坐,或精心品讀,或一目十行,讀到投入時,“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情形也是有的,讀到妙處時,“城下煙波春拍岸”的激情也不會少。所以,我認為享受并不需要下流或肉欲,只有知識的享受最令人滿足而且最能持久。日常生活中,去歌舞廳、酒樓、麻將館尋找沉醉,那往往只是廉價的安慰,肥皂泡般虛幻短暫。在人類的各種各樣的享受中,別的享受都有盡頭,讀書卻是長久的人生最大的享受。只要還活著,還能用眼用腦,便能繼續(xù)讀書,繼續(xù)享受這永不會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我還體會到,讀書是一種貧寒的享受。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饑餓時期讀中學吃的是紅薯、白菜、蘿卜的稀粥,比今天的鮑魚味道還要鮮美。一冊好書在手,為情節(jié)所牽,為人物命運而掛,真可謂: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我選擇讀書作為自己的人生的生活方式,實在是一件明智而幸運的享受。
三是意境再創(chuàng)造的享受。好書、好詩必有好意境。讀書是對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說的就是這個再創(chuàng)造。比如: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詠鵝》一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蔽艺J為很有創(chuàng)意:在所有的家禽家畜里面,鵝是最美麗的,也是最有詩意的。鵝,像是一位世襲的貴族,顯得那么的潔身自好、風度翩翩。那潔白的羽毛,那修長的頸項,以及那清脆的叫聲,都顯出了它的卓爾不群??审w味到:白毛、綠水、紅掌、清波,一幅色彩多么鮮美的圖畫會在讀詩時幻化出來,這就是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也可體味到,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充滿了生命力,讓人振奮,這就是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還可體味到,把春天、生命力、圖畫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另一首詩,這就是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在我讀過的書中覺得:大詩人陸游把自己居室取名為“書巢”,他把書堆滿了房間,“或棲或讀、或陳于前,非無書香”。那才叫愛不釋手。那個《三味書屋》的魯迅先生年輕時發(fā)憤讀書,購書數(shù)千卷,日夜攻讀,學識日長,以至于“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萬卷書”的博學程度。毛澤東一生讀書無數(shù),博古通今,他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何等的豪邁。因為他們已經(jīng)的“神”融入書中,他們真正的得到了真正的再創(chuàng)造的享受。還有,諸如阿Q的精神意境,祥林嫂的命運意境,林妹妹的情感意境,海的女兒的價值意境,等等。我認為,思想的最深入的部分,感情的最動人的部分,頓悟的最奧秘的部分,對人性的探索與對迷惑的追問,往往都在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中得以理解,得以升華。這種意境的欣賞與再創(chuàng)造,則是讀書的登堂入室的享受了。在這諸多的享受中,不知不覺,讀者的人格、品味提升了,有了正義感,價值觀日漸形成了,素質(zhì)提高了,也就漸漸長大了,成熟了,完全可以超越自我,必能滿載著成功的喜悅,豐碩的業(yè)績走在人生的旅途上。其間之享受,何以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