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長城組委會 曲曲繞繞的山路,引著田鐵柱來到太行山。在這里,他極目遠眺,群山如黛,重巒疊嶂,層林盡染,意氣抒懷。遠山,形態(tài)各異,粗獷有力,美麗的云朵與它緊緊相依。近樹,紅黃璀璨,陽光照射下,寫滿詩意。 山水相依,正如仁智不可偏廢。智者首先必須是仁者,不是仁者,沒有真智。水的特性在于柔和多變,遇事容讓。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田鐵柱深受水的性情熏陶,畫作突顯行云流水,灑脫不羈的性格。他贊同人貴真,畫亦貴真,畫真乃由人真而來。在始終堅守繪畫志趣的同時,他沒有半點虛偽,畫中一筆一劃都是真性情、真心境的表現(xiàn)。 師其心而不師其跡。田鐵柱在“師傳統(tǒng)”時,更多的是“師古人心”。其山水畫最大的特點正是師法傳統(tǒng),又不拘于古人,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他除臨摹大量的經(jīng)典名畫外,閑暇之余,游歷各地名山大川,為后來的書畫創(chuàng)作積累豐富素材,在他的山水畫作中,每幅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都不盡相同。另外田鐵柱虛心好學,在他眼里,一個書畫家不管名頭大小,都有其獨到之處,都有可借鑒的地方,故其作品能采眾家之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田鐵柱的山水畫沒有重視山水的再現(xiàn),被動的描寫,而是以自家筆墨的需要用似古似今,似遠似近的筆法,來充分表現(xiàn)山水的俊秀,蒼潤,從而使得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淡定、悠閑、高趣又心存致遠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平靜、祥和的遐想意境。 中國竹文化是代表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是漢民族的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征。從古自今,中國人喜愛竹子中空有節(jié)、竹枝堅韌挺拔、竹葉常綠不凋,竹子常被喻為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歷代擅畫竹的畫家多如繁星,如北宋的文同、蘇軾,元代的柯九思,清代的鄭板橋等。現(xiàn)今,田鐵柱也是畫竹的佼佼者。 ![]() 他的綠竹,不同于“聊寫胸中臆氣耳”的逸筆草草,而是將緊、嚴的手法與情趣有機結(jié)合,以寫意手法,畫中竹子造型勁健峻峭而不生硬,展現(xiàn)竹子迎風招展的勁節(jié)身姿。為達到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他將畫面撐起,竹竿寧折不彎,竹節(jié)分明,節(jié)節(jié)高升,竹葉一筆成型,用筆老辣,設色淡雅清幽,老竹新篁,竹筍奮力向上,一片生機盎然。 ![]() 田鐵柱自幼喜愛書畫,臨摹《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1979年畢業(yè)后在大城縣第一屆美術(shù)班學習。后經(jīng)嚴格考核到文化館工作。1985年聘到貴州省貴陽市文化廳管理貴陽市古典建筑隊的彩畫工作。作品曾被省電臺和報刊多次報道。 ![]() 田鐵柱多年研習書畫藝術(shù),先后在清華美院高研班、中國花鳥畫研修班、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學習。曾受教于張世簡、郭石夫、徐湛等老師。被授予“百卉王”的稱號,尤其以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擅長,兼工人物、山水。 ![]() 1985年田鐵柱榮獲全國書畫大賽銀獎;1988年作品《賞秋》參加“中日”繪畫交流展;1996年入選在日本舉辦的中國當代美術(shù)大展;2001年獲新時代全國中國畫優(yōu)秀獎; 2013年作品獲全國第十三屆“廬山杯”書畫大賽銀獎;同年《富貴圖》榮獲“星尚杯”(第三屆)中國民間書畫大賽銅獎;2014年作品獲全國第二屆“中國夢想杯”書畫大賽銅獎。 ![]() 2016年由韓、中文化交流振興協(xié)會舉辦的“中國華夏萬里行韓國書畫展”中田鐵柱榮獲銀獎,作品曾被韓國美術(shù)館和金玉滿堂美術(shù)館收藏;同年在“全國首屆電子商務杯書畫大賽”中作品《墨竹》榮獲優(yōu)秀獎。田鐵柱榮獲“中國長城文化金獎”,被授予“中國長城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 ![]() 田鐵柱書畫作品 室內(nèi)效果圖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推介 中國長城藝術(shù)家-田鐵柱 Chinese artist--Tiezhu Ti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