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 山 薦 讀 反映瓶窯新變化 介紹古鎮(zhèn)的歷史 用文學藝術的魅力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瓶窯鎮(zhèn)推出的【窯山薦讀】系列,希望大家持續(xù)關注。 【第六期】窯山的傳說 搜集:馬文星 整理:馬拉 阿革 瓶窯的窯山古時候叫亭市山,它座落在鎮(zhèn)老街,苕溪西側,山上有一座與眾不同的“三教合一”太平庵。供奉著原始天尊、如來佛、孔夫子、這三座佛像均非泥塑木雕。造型與南山摩崖石刻一樣,均是元代所建,而且石刻的手法都好像出自一人之手。 窯山風景秀麗,山巒起伏,漫步其間似乎有走不完的路,又似乎有數(shù)不清的路,外地游客從外窯拾級而上,并不一定能從原路返回。 窯山西面山頭與南山相隔百米,遙相呼應,南山很久以前叫獅子山,而窯山像一座豬山,從南山向西而望,只見豬頭昂首挺立,豬槽在蓼頭村,尾部拖延至南山腳下,兩則合一,可不得了,獅子代表了威風八面,豬則代表大富大貴。于是,有懂風水的人便說,如二山年復一年靠近,風水成熟,瓶窯定出威風八面大富大貴之人。既要威風八面,又要大富大貴,那么,除非出的人是皇帝。 話說明朝宰相劉伯溫,那一日偶觀天象,但見東南方有一股霞光,直沖云霄。劉伯溫大吃一驚,這股霞光,可是帝王之相呀!眼下,朱元璋滅元建明,百廢待興,如果那道霞光形成氣候,東南方會再出一個皇帝,可一山不容二虎,天下怎可有二皇,一旦天下有二皇,必定會戰(zhàn)禍連綿,百姓又將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為保大明江山萬代,也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寧,第二天上早朝時,劉伯溫出班啟奏,說自己不知何故,身染頑疾,需請假一年養(yǎng)病。 朱元璋糊涂了,皇宮之內(nèi),御醫(yī)上千,個個妙手回春,劉伯溫自己亦是杏林高手,是何頑疾需請假一年呢?這朱元璋既爭奪得天下,自是精明異常,他知道劉伯溫可能有難言之隱,當下假裝慍怒,宣布退朝。 傍晚時分,朱元璋在書房單獨召見劉伯溫:“劉愛卿,現(xiàn)在書房之內(nèi),僅你我二人,有什么話但講無妨。” 劉伯溫 劉伯溫等待的也就是這次與皇上單獨的會面,要知道,自朱元璋登基之后,劉伯溫單獨見到皇上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少了。旁人在的時候,自己豈能對皇上說:“皇上,東南方皇氣沖天,又要出個皇上了?!边@樣的話如果傳到別人的耳里,豈非天下大亂,朱元璋也絕不會放過劉伯溫。單獨見面就不同了,劉伯溫將天象之勢跟朱元璋說了,并懇求朱元璋給他一年假期,讓他去破了東南的皇氣。當然,這一年的假期對外只能宣稱是去養(yǎng)病了,否則,一年朝庭的宰相請假一年,別人會有其他想法的。 朱元璋一聽東南方又要出皇帝了,心里自然著急,他知道劉伯溫自小受異人指點,精通奇門之術,肯定有辦法破了那股皇氣。于是,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頒下圣旨,稱劉伯溫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特準假一年,待病體康復后,繼續(xù)任宰相之職。 準假后,劉伯溫拒不見客,慢慢地,人家知道劉伯溫不見客,也沒人前去探病了,劉伯溫這才打扮成一名風水先生,向東南方尋去。 那一日,劉伯溫到了瓶窯,入住客棧后,天降暴雨,劉伯溫故在客棧品茶閑聊,雨停后,便在苕溪邊上漫步,但見苕溪上竹筏成行,三、二處燈火閃爍,朝前看時,見一整裝待發(fā)的竹筏就像一條巨龍,高昂著頭,面朝正南,河水剛好退卻,邊上露出了一塊泥沙堆積的空地,”就像一條龍舌頭。劉伯溫倒抽了一口冷氣,心中暗想:“難道這就是出龍(皇帝)的地方,于是劉伯溫買來了絲瓜籽,挨家挨戶地分發(fā)讓老百姓將龍舌嘴的土挖到堤塘邊種絲瓜,老百姓果然上當,那絲瓜滕是縛龍的繩,龍舌嘴的土被挖得千瘡百孔,這地方風水也就破了。 破風水的事兒也僅二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劉伯溫暗自得意,心情也好極了,既然使命已完成,就可回京復命。臨走之時,他想到碼頭上買些徑山茶帶回去。 因為心情舒暢,劉伯溫便沿途欣賞起了風景,當他朝窯山方向看時,心里又吃了一驚,這座山造型奇特,瑞氣纏繞,怎么會這樣呢?劉伯溫仔細打量起了窯山。老天!這是一頭側臥的豬呀!前幾天破風水的地方是“龍”,這個地方是“豬”,莫非真正的風水寶地在這里。再一看瓶窯這個地方,果然是一個水陸碼頭小鎮(zhèn),但青山綠水,商賈云集,市面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呈現(xiàn)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看來,自己確家是太大意了,雖然破了“龍”,但“豬”依然在,“豬”代表了大富大貴,“大富大貴即皇帝也?!?/p> 劉伯溫不敢再往下想了,為了避免自己再犯大意的錯誤,劉伯溫沒有直接想法破這“豬山”,而是選了個開闊地對瓶窯的地型進行目測,這一測,嚇得劉伯溫汗流浹背,你道為何? 原來,與豬山相隔百米之遙的南山,形狀就像一頭趴在地上蓄勢待發(fā)的獅子,在獅子的脖子處,有一大片野棕櫚,風兒一吹,野棕櫚嘩嘩地響,就好像脖子上的鬢毛,要多威風就有多威風。 好險呀!如果自己大意,光破了“豬”,留下一了“獅”,那將來還不出個反王呀! 還好呀還好!幸虧“豬”與“獅”還沒有連在一起,要是來晚了,豬山與獅山連接了,自己就算想破這風水也無能為力了。有人要問了,這山又不會走,怎么會連在一起?原來,獅山與豬山相隔的地方,有一條小河由于連年漲洪水,河里泥沙堆積,漸漸地,河床越來越高,河面越來越小,照這樣下去,豬山與獅山不就能連在一起了嗎? “唉!”劉伯溫測完地型后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如果不是保當今的皇上,破了這么好的風水,恐怕后世都得遭報應?!?/p> 說句老實話,破這個風水,劉伯溫自己也很矛盾,像這樣的風水,乃是千百年聚集天地之靈氣而成,自己的道行將毀于一旦。 劉伯溫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客棧,一夜輾轉(zhuǎn)難眠。這一夜,劉伯溫想了很多,朱元璋白手起家,自己幫著他南征北戰(zhàn),贏得了天下,朱元璋更是待他親如手足。眼下,戰(zhàn)事剛平,老百姓剛剛過上了幾天太平日子,如果戰(zhàn)事一起,老百姓又將流離失所…… 劉伯溫的思想天平傾向了朱元璋,畢竟他還是當朝宰相。 第二天一早,劉伯溫直奔窯山,到了山上后,舉目四望,劉伯溫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原來,這座山不但像一頭豬,而且下山有十八條小路可通鎮(zhèn)上(18條小路即現(xiàn)在的18條弄),這些小弄分別為:吳家弄、圣殿弄、外窯弄、陳家弄、方家弄、湯家弄、八房弄、商會弄、小學弄、花家弄、才人弄、井頭弄、祠堂弄、李家弄、再興弄、水家弄、駱家弄、劉王弄。 為了進一步探明究竟,劉伯溫從商會弄下山,剛行至半路,見有當?shù)匕傩照诰腥∷?,走近一看,只見井水清澈,似乎透著一股甘甜。劉伯溫心里“咯噔”了一下,其他弄是否有井呢?劉伯溫又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摸遍了十八條弄,但見每條弄內(nèi)都有一井,每口井水都甘香清澈,劉伯溫明白了,這座山是座母豬山,這十八條弄象征十八條乳線,而十八口井呢,就像母豬的十八只乳房。 這下,劉伯溫才下定決心,要破了這里的風水。你道為何?原來,這母豬山,放竹筏的龍舌嘴以及南山這三處風水相接,剛好是出一個皇帝,一個皇后,一個武將。眼下出皇帝的風水已經(jīng)破了,僅剩下出皇后與出武將的風水,如果沒了皇帝,僅出一名武將與皇后,那么,武將又不懂如何治理天下,他當了反王,勢必造成天下大亂,更何況,皇后的十八條乳線代表了子孫滿堂,尋常百姓子孫滿堂是好事,放到帝王之家就不是好事了,一旦這些子孫成人,每人都窺視皇位,天下又將大亂……劉伯溫拿定主意后,經(jīng)過一晚的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建窯燒瓶的想法,由于時間倉促,他直接跑到了縣衙,出示令牌后,讓縣令召集能工巧匠,在窯山的山坡上建起了十八口窯,就地取材,制造瓶罐。同時,他還讓人采集獅山的石用于修筑運河,就這樣,獅子脊梁被挖斷了,風水自然也就破了。由于是縣衙出的告示,一切工作都有條不紊,進展相當順利。半個月后,就燒制出了第一批瓶罐,人們將它取名為“寒瓶”,也有叫“韓瓶”的甕,而罐呢?有黑陶和黃陶的,無耳,大小各異參差不齊,反正是以破風水為主,瓶罐質(zhì)量好壞也就無關緊要了。因為這山上有十八口窯,所以大家叫它窯山,窯山上出瓶,整個地方就叫“瓶窯”了。 說也奇怪,劉伯溫破了瓶窯的風水后回到京城,真的病了足足三個月,他知道是自己這次破風水的舉動冒犯了神明,所以,從此以后,就再也不看風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