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注 回樂峰:靈州回樂縣附近的烽火臺,在今寧夏靈武縣一帶。 蘆管:用蘆葦、竹子做成的樂器。 征人:出征在外的將士。 《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抒寫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感情。前兩句寫月下邊塞的獨特景色:舉目遠(yuǎn)眺,蜿蜒數(shù)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受降城外月華如霜,一片寒冷凄涼景象,這兩句通過寫景,交代了環(huán)境的凄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 第三句寫聲音,聞見蘆管悲聲,不知是何人所吹奏。末句寫心中感受,蘆笛聲觸動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月夜本已經(jīng)牽動人的綿綿動情,而聲聲蘆笛,頓時將滿腔的思鄉(xiāng)之情觸發(fā),無可遏制?!耙灰埂焙汀氨M望”道出了征人望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全詩把景色、聲音,感受融為一體,意境渾成。詩歌筆法簡潔輕靈,意韻深雋,曾被譜入弦管,天下傳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