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個包青天,英明神武辨忠奸……” 說起包拯,就想起清官,說起清官,就想起好官,在國人耳熟能詳?shù)奈膶W(xué)名著中或者影視作品里,清官和好官似乎畫上了等號——只要是兩袖清風(fēng)的清官,便一定是個為民做主、救萬民于水火的好官。 晚清譴責(zé)四大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卻獨樹一幟,作為寫“清官”作品里的一道泥石流,它直言清官之惡,告訴世人:“清官”不要錢,要命。 ![]() 《老殘游記》是劉鶚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作者劉鶚借游方郎中老殘的眼睛,對彼時積貧積弊的封建腐朽社會進(jìn)行“望聞問切”,描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社會風(fēng)俗畫卷。 主人公老殘,雖喚“老殘”,卻不是又老又殘,實際上,他是一個三十多歲健全的中年人,“老”源自周邊的人對他學(xué)識品行的尊敬,“殘”則取之他慕于唐朝名僧懶殘的自號“補殘”。 《老殘游記》雖不似《儒林外史》、《官場現(xiàn)形記》這般用直筆抨擊嘲諷官吏階級的腐化墮落,卻也從側(cè)面刻畫揭露了晚清官場的黑暗,其中最為人稱道便是它指出了“清官”、“君子”之惡。 ![]() “清官”之惡,惡在哪里? 這還得從《老殘游記》里的一樁奇案說起。
![]() 《老殘游記》里的剛弼,就是一個剛愎自用的“清官”,自以為天下濁他獨清,實際枉顧人命,用百姓的鮮血染紅他的頭上花翎。劉鶚自評道,“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貪官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手腳不干凈,所以不敢大張旗鼓地為非作歹,清官卻自以為不要錢,所以無所不為。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明人張守約對此也有清醒的認(rèn)識,他寫到,“做官不要錢,本分何足道。間有不潔者,便謂清官好。官清性多刻,民亦受苦惱。清而復(fù)愛民,乃是國之寶?!?/p> 清廉,乃是為官的本分,不能在清廉和賢明之間簡單粗暴地畫上等號。只有清廉又愛民如子的官員,才是真正的良吏。 學(xué)國學(xué)網(wǎng)&ID:lexueguoxue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平臺,關(guān)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