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之行,亮點可不止加榜梯田一個。還有一處讓人迷失的美景——西江千戶苗寨。 不夸張地說,確實讓人迷了路。半面山的民宿,盤山小路,阡陌交通,有人指路都很難找到住處。 全程電話指路,還是找不到住處 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顧名思義,有上千戶苗族人家聚集在此。如今主要居住的“西”氏苗家,有記載的歷史已有600余年。 而西江千戶苗寨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館,用最真實的生活演繹著一部苗族發(fā)展史詩。 西江苗寨占地50平方千米 白水河穿寨而過 這里主要居住的是黑苗,他們過去多穿黑色長褂、包黑色頭巾,因此而得名。而如今,最常見的卻是雷山巴河支系的盛裝扮相,因其華麗夸張的銀飾而頗為引人注目。 游客可以租來苗族的服飾拍照 店里陳列著婆婆的婆婆手工刺繡的對襟開衫 央求了許久都不賣 即使沒了傳統(tǒng)服飾,少數(shù)民族的氣息依舊可見一斑 苗族還有很多自己的習(xí)俗,比如迎客酒、長桌宴、板凳舞,還有非常注重“團(tuán)隊協(xié)作”的高山流水。 晚上被拉去看表演,這是最有趣的亮點 不管是建筑群的宏偉,還是細(xì)微處的精致,苗寨的建筑都默默地吸引著游客。 吊腳樓,是侗族、苗族的典型建筑之一,一般分為上中下三層。最底層以養(yǎng)牲畜為主,中間一層居住,最上層多作儲物。 記得在書中看到過,堂層外側(cè)的 “陽臺”,苗語叫“階息”,多是姑娘們繡花閑聊的好地方,因此得了個極賦詩意的名字,“美人靠”。 冒充一下美人 苗寨處處是自然與人文建筑的完美結(jié)合。依山吊腳樓,傍水風(fēng)雨橋。 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風(fēng)雨橋,一直是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靈感來源。 風(fēng)雨后的風(fēng)雨橋,更透著幾分詩情畫意 但我們?nèi)r,工作人員都用1號到5號來稱呼這幾座風(fēng)雨橋。原本有些抱怨,覺得現(xiàn)代人失了情調(diào)。于是當(dāng)?shù)厝碎_玩笑反問道,“說名字你們認(rèn)得嗎?” 看了下圖,你是不是跟我們一樣,輸?shù)脝】跓o言? 這個... 其實... 還是叫4號風(fēng)雨橋比較好找... 水中倒影 小吃吃不停 上篇游記已經(jīng)提過,醬醬到了貴州,一天從早吃到晚。最“瘋狂”的就是在西江苗寨,一條小吃街,一天嘴沒停。連大晚上看完表演,都要吃上兩個熱乎乎的糍粑,才能安心回去睡覺。 各種烤串串 當(dāng)?shù)氐闹裢诧埡头嗜馄ぃㄟ@個真心接受不了) 炒面、炒粉 黑豬肉串(這個也沒吃) 毛豆腐 火參果和左邊的酸梅湯(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乒乓球大的野生獼猴桃 牛肉粉兒 請叫我美猴王 這果子確實有療效~ 賣相一般,但是真的特別好吃的酸湯蕨根粉 客串一把店家 才發(fā)現(xiàn)最愛吃的糍粑居然沒拍...光顧著吃了 >.< 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細(xì)細(xì)品來,底蘊無窮。好像吊腳樓的每個屋檐、風(fēng)雨橋的每個花紋都有背后的傳說。每次都是身處其中才后悔書讀太少,想要了解的太多,然后回家惡補??磥硎?“行萬里路” 督促我 “讀萬卷書” 。 住在半山腰 瓦片上的青苔都在講述著古老的傳說 題外話 住的民宿老板非常好,還請了專門為游客搬行李的老伯。到民宿時,老伯扛著箱子,穿梭在山間石板路上,健步如飛,醬醬一路小跑才勉強跟上。 老伯威武~ 貴州之行第一天玩兒,就被大雨淋得透透的,包括醬醬的寶貝相機... 還好路遇好心的Mr. Sun, 非常大方的把照片分享給醬醬。上面美美的清晰大圖,全是Mr. Sun 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謝哦 ^.^ 對貴州感興趣的小伙伴,還可以看看上一篇游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