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路街景 在20世紀的前期,上海建造了不少花園洋房、新式里弄、高樓公寓等等,光陰荏苒,這些建筑里發(fā)生過的故事,至今還為我們所津津樂道。今天,就來探訪永嘉路上一棟充滿回憶的花園洋房吧! 經(jīng)典之聲誕生地 1948年的永嘉路行號圖(標紅處為383號) 1976年9月,上海電影譯制廠從萬航渡路618號搬遷到了永嘉路383號。當時我國開始逐步擴大引進國外影視作品,在這棟有著當時最好設備的小樓里,譯制過4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75部電影、數(shù)百集外國電視劇。配音演員們在這里締造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譯制片的黃金時代。 在老配音演員蘇秀的記憶里,當時底層是廠長室、劇務和制片辦公室,二樓是配音演員和翻譯們的休息室,假三樓則作為一個小型圖書館。 別墅對面新建了一幢房子作為錄音棚,包括兩間排練間以及錄音、剪輯的工作室等,還有一個放映室可以容納約300人。 那時,在一部影片譯制工作已經(jīng)完成但尚未公開上映的時間段里,上譯廠的職工可以購票招待自己的親屬先來這里觀影“過把癮”,票價約為5分到1角。 在信息閉塞網(wǎng)絡還不發(fā)達的年代里,普通人對外部世界的想象和信息,許多都來自于譯制片。《佐羅》《簡愛》《虎口脫險》等一批經(jīng)典譯制片,都誕生在永嘉路383號,邱岳峰、李梓、蘇秀、趙慎之、畢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曹雷、尚華、富潤生、楊成純、于鼎等新老配音演員,也紛紛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明星。 上譯廠的配音演員們不僅賦予了片中人物中文臺詞的形象,也幾乎重新定義了片中人物的靈魂,成為了原片人物在中國的代言人。 影片中人物的穿著打扮,很快就會風靡全國,成為裁縫店里的時髦新樣式;影片中人物的口頭禪和臺詞,也會一夜之間傳遍大街小巷,成為流行語。 精致花園洋房 永嘉路383號,這座經(jīng)典的花園洋房建于1926年,建筑風格特征為英國鄉(xiāng)村式,為假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面積約一千平方米,方向朝南。建筑外觀為陡峭的坡屋頂,南北兩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構(gòu)架,水泥拉毛外墻面,在墻角處和煙囪處采用清水紅磚砌筑。 這座建筑由中國近代著名建筑師范文照設計,曾是孔祥熙的寓所,后由上海電影譯制片廠使用,現(xiàn)為上海市文化市場執(zhí)法總隊使用,1999年被上海市政府評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 花開花落,歲月悠悠,隨著上譯廠的搬離,美好回憶便留在了這座花園洋房里。對于譯制片愛好者來說,這里有無法磨滅的帶有夢幻色彩的回憶。而永嘉路383號也將繼續(xù)佇立在這里,向來往的行人們吟唱她所見證的光陰的歌…… 上期問答中獎名單 (問答鏈接:點我直達) 海上花、寶安、焱燕
恭喜以上三位中獎粉絲 各獲得《漫步散策》一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