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一片癡心“非遺夢”
年近花甲的郭存勇創(chuàng)辦雨花非遺館,成為長沙文化新地標,344個非遺項目、超200名非遺傳人在此集聚
-
源自內(nèi)心的“非遺夢”,曾是老木雕匠人的郭存勇精心打造雨花非遺館?! ¢L沙晚報記者 陳飛 攝
-
新時代的奮斗者郭存勇 視頻提供:胡媛媛 后期制作:周瑩鶯
長沙晚報記者 胡媛媛
“世界那么大,出門那么堵,家門口的非遺最韻味?!眲倓傔^去的端午小長假,雨花非遺館人流不息,體驗用古法包粽子、制香囊,更有皮影戲、蠟染以及釉下五彩瓷燒工藝等非遺項目“露臉”。和游客一起漫步館內(nèi),雨花非遺館創(chuàng)辦人郭存勇仿佛又回到自己精雕木藝的匠心歲月。
源自內(nèi)心的“非遺夢”,曾是老木雕匠人的郭存勇如今正完成最精彩的轉身:在雨花區(qū)委區(qū)政府扶持下,近5萬平方米的雨花非遺館讓全國344個非遺項目、200多名非遺傳承人紛至沓來,漸行漸遠的老手藝不僅得到傳承,更與時代對接煥發(fā)新生,雨花非遺館也成為長沙文化新地標。
難忘匠心,老木匠建非遺館
“這個木雕人偶,眉目還可再上揚一點,這樣更傳神?!惫嬗聨缀趺刻於紩拆^,從集聚非遺項目的展示區(qū)到游客樂于動手的體驗區(qū),再到將非遺產(chǎn)業(yè)和現(xiàn)代需求融合的文創(chuàng)區(qū),郭存勇看得很仔細,時不時還會以一名老木匠的身份,點撥匠人一番。
郭存勇13歲就從師學習木藝,隨后放棄手藝投身商海的他將生意做得很成功。盡管如此,郭存勇的“匠人夢”總是不時涌動。走南闖北的這些年,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特別關注當?shù)氐氖止に嚻泛褪炙嚾恕A钏葱牡氖?,他發(fā)現(xiàn)不少手藝在失傳。
2012年,郭存勇夫婦來到長沙,在紅星商圈租賃場地做家具和木雕生意,可“守護非遺寶貝”的念頭一直在他心中縈繞不去。怎么做?在郭存勇看來,將傳統(tǒng)文化與市場結合,既展示和傳承了非遺技藝,又將手藝轉化成經(jīng)濟效益,這樣的非遺項目才能歷久彌新。
說干就干。盡管當時家具市場生意紅火,郭存勇還是毅然退出,將家具館慢慢變成非遺項目的集聚點,以免租金的方式,從全國各地邀請非遺傳人來這里發(fā)揮專長?!巴顺黾揖呤袌觯磕険p失的收入就有上千萬元。非遺館的打造需要資金投入,為此我干脆賣了老家永州一個4000余平方米的廠房。”郭存勇笑道,和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意義相比,這些都不足為道。
精準扶藝,老手藝重煥新生
非遺館雛形逐漸清晰,非遺傳人又該從何尋來?
為此,郭存勇和妻子不僅走遍湖南14個市州尋訪傳人,甚至還遠赴貴州、江蘇、廣東等地。最開始許多傳人都不愿意來,郭存勇就和妻子一起耐心勸說,一次不行就多次上門。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傳人來到長沙。
“沒有老郭,我只怕早成了一名徹底的油漆商。”出身邵東的泥書技藝傳承人劉上四,擁有一項絕活——用泥巴和桐油做原料寫字,字體優(yōu)美牢固,百年不掉。憑借這門好手藝,劉上四的祖輩給祠堂寫字做匾,日子紅火。后來祠堂漸失,憑手藝糊口越來越難,郭存勇登門時,劉上四早已改行賣漆。
“賣漆誰都能做,但泥書只有你會,你真忍心讓這門手藝失傳?”郭存勇回憶,三次上門后,劉上四終于同意跟隨自己來到非遺館,“現(xiàn)在他的泥書手藝很受歡迎。”
有名的“洪氏一刀剪”傳人洪源是最早來到雨花非遺館的傳人之一。10來歲就和父親學習剪紙的洪源,可以一刀剪出數(shù)個漢字,但這門手藝多年來“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來非遺館時,洪源干巴巴的口袋里連路費也掏不出,郭存勇二話不說承擔了路費;看到對方?jīng)]有合用的工作桌,郭存勇干脆自己動手,帶著兒子連夜為他做了一張。入駐雨花非遺館近三年,如今,洪源的“一刀剪”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月收入上萬元。
融入現(xiàn)代,非遺產(chǎn)品更具時代感
傳人來了、市場大了、非遺火了,郭存勇又琢磨起新的路徑: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時尚融合?
“看外觀,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竹筐,但你知不知道中間的黑色圖案有什么用途?”在竹編館內(nèi),郭存勇熟練地拿出手機,對著圖案用微信一掃,立刻進入了竹編館的微信公眾號,原來這是一個竹制的二維碼,“店家定制了二維碼竹筐后,既可掛在墻上做裝飾,又能實現(xiàn)自我推介,一舉多得!”
在雨花非遺館,像“二維碼竹筐”這樣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比比皆是,許多傳統(tǒng)工藝都打上了現(xiàn)代標簽。湘南一帶有名的竹藝在這里被融入計算器、鼠標和鍵盤的設計里,瀏陽夏布、土家織錦、邵陽藍印花布等則被制成床上用品,灘頭年畫甚至印到了手機殼上。
“傳統(tǒng)手工藝要持續(xù)保持生命力,關鍵在于手工藝人的創(chuàng)新提升?!惫嬗赂锌H缃竦挠昊ǚ沁z館內(nèi),不僅“文創(chuàng)集市”定期開鑼,郭存勇還打造了“匠人沙龍”,定期將手工藝人聚在一起,促進其交流合作、融合提升。
這段時間,郭存勇正謀劃推出“非遺跳蚤市場”,讓年輕手工藝人的創(chuàng)意作品擁有展示空間,由顧客自己定價并提出中肯建議?!白寕鹘y(tǒng)手藝得傳承,讓手工藝人獲尊重,讓天下非遺聚雨花?!蹦慷脡粝霛u行漸近,昔日的老木匠愜意地笑了。
記者手記
“無論是以前雕琢木器,還是如今打造雨花非遺館,郭存勇都有一顆癡心?!边@是采訪中記者聽到對郭存勇最多的評價。一個“癡”字,代表著果敢與堅定,詮釋了一名手藝人的不變匠心。
“癡人”逐夢,追逐的是非遺的詩和遠方,為此,郭存勇放棄了每年上千萬元的收入,付出的心血更是難以用數(shù)字衡量;“癡行”筑夢,筑就的是民族文化的希望之道,開辟“非遺”陣地,尋找“中心據(jù)點”,讓更多“藏在深山人未識”的非遺項目和非遺傳人更好釋放價值;“癡心”為夢,卻沒有放慢創(chuàng)新的腳步,將非遺產(chǎn)品與現(xiàn)代時尚融合,郭存勇努力實現(xiàn)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有效循環(huán),讓老手藝煥發(fā)新活力。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一筆不可估算的財富,是一個地方文化底蘊的表現(xiàn)形式,從這一意義上說,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就是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老祖宗”?!安蛔尫沁z成真遺。”這不僅是郭存勇的感言,非遺守護路更需要你我他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