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特異的癥狀及體征,膽囊癌常常到晚期才能明確診斷。膽囊癌在開始出現(xiàn)癥狀后平均生存時間為6個月,明確診斷后1年的死亡率約為88%,5年后還生存的僅為4% 〔1〕。盡管近年來診斷手段和治療方法的進展,膽囊癌的生存時間依然令人失望。多數(shù)學者認為,只有那些以良性病變行手術的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為膽囊癌者或經(jīng) b超確診的早期息肉狀膽囊癌才有好的預后。如何提高膽囊癌早期診斷率、手術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成為了當今外科有待探索的一個難題。 膽囊結石可誘發(fā)癌變已為廣大學者所承認。我院1962~1994年32年間施行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2120例中,膽囊癌并存率為1.8%,一般認為膽囊結石有1%~3%可發(fā)生癌變 〔2〕。膽囊結石所致的膽囊粘膜增生具有很高的癌變潛在可能性,是很常見的癌前病變,膽囊結石所致的粘膜化生也被視為癌前病變。鑒于此,結合我院病例,我們認為,結石少有徑>2cm即為膽囊癌高危傾向者,應積極行膽囊切除以防癌變的危險。膽囊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 kozuka等 〔3〕復習了1605例膽囊的組織學,發(fā)現(xiàn)7例腺瘤有癌變,79例侵襲性癌,他們認為所有的原位癌和19%的浸潤性癌內(nèi)存在有腺瘤成分,進一步證實腺癌由腺瘤轉變而來。普遍認為膽囊腺肌瘤是癌前病變,惡變率為3%~6%。因此對于直徑大于10mm,特別是單發(fā),或合并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的患者應切除膽囊。慢性膽囊炎的膽囊壁可發(fā)生增厚或變薄,失去正常彈性,粘膜層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囊壁纖維化、點片狀鈣化,進一步可發(fā)展為整個膽囊壁增厚、變硬,即形成所謂的瓷樣膽囊,瓷樣膽囊有很高的癌變風險性,因此瓷樣膽囊應行膽囊切除。其它如膽囊造瘺、先天性膽管擴張癥和胰膽管合流異常等均與膽囊癌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b超提示膽囊壁不均勻增厚,腔內(nèi)有形態(tài)位置固定的不伴聲影的腫塊,同時結合炎癥、結石、肝臟及鄰近組織累及等高危表現(xiàn),則應高度懷疑其惡性的可能。但 kapoor等 〔4〕用 b超檢查了臨床像良性膽道病的14例早期膽囊癌,并對所有患者施行膽囊切除術以對照檢出率,結果術前超聲能作出診斷者僅5例,其余9例 b超均誤診,其中2例在術中作出診斷,其余7例經(jīng)術后組織學檢查確診。因此作者認為,要想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早期膽囊癌,只能對膽管良性疾病早期手術治療。 b超結合動態(tài)增強 cT掃描能無重疊地顯示膽囊和膽管局部解剖關系,能清晰地顯示肝臟、肝門及鄰近器官的關系,對于診斷早期的膽囊惡性病變及了解其浸潤程度很有幫助。我院開展的磁共振膽道造影( mRCP)對早期膽囊癌診斷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經(jīng)驗仍需積累。腹腔鏡是近年來一種診斷膽囊癌的新方法,特別是那些術前診斷為良性病變在術中顯示:厚而堅韌的膽囊壁或肝十二指腸韌帶,應高度懷疑為膽囊惡性病變。 由于膽囊癌臨床表現(xiàn)的非特異性及膽囊癌的相對少見,術前確診者很少,即使確診者,也系膽囊癌發(fā)展到侵犯周圍組織或發(fā)生黃疸時。但對一些癥狀及體征應引起注意,如50歲以上有膽系癥狀,且頻率和程度發(fā)生改變者,應認為是膽囊癌的高?;颊撸枳魃钊爰岸啻蔚臋z查。對于膽囊結石或息肉已出現(xiàn)諸如慢性膽囊炎等癥狀者,應密切隨訪,必要時手術。
雖然膽囊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但它可能是提高早期膽囊癌診斷率的新的策略。在各種研究細胞增殖的方法中,核仁組成區(qū)嗜銀蛋白 dNA含量分析的應用最為廣泛,通過在細胞分子水平定量分析核仁內(nèi) dNA含量,使細胞異形性的定量診斷成為可能,為各種癌前病變客觀性的診斷提供新的途徑。其它如癌基因 k-ras和抑癌基因 p53對膽囊癌的早期診斷也引人注目。 2治療方法的更新 2.1膽囊癌根治術的手術范圍 了解膽囊癌的直接、淋巴、靜脈和膽管內(nèi)擴散方式對于制定治療計劃極為重要。腫瘤直接侵犯鄰近的肝段(Ⅳ b、Ⅴ和Ⅵ)最為常見。膽囊、膽管以及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nèi)的肝外膽管、肝動脈和門靜脈周圍的淋巴結和肝門淋巴結是膽囊區(qū)域淋巴結的第1站淋巴結( pN1);胰頭、十二指腸、腹腔動脈和上腸系膜血管周圍淋巴結為第2站淋巴結( pN2);主動脈和腔靜脈之間的淋巴結是膽囊的終末區(qū)域引流淋巴結。膽囊的靜脈引流經(jīng)20根小血管直接進入膽囊床的肝實質,或是經(jīng)大膽囊靜脈終止于第Ⅴ和Ⅷ肝段內(nèi)的門靜脈升支。 乳頭狀癌有時是膽管內(nèi)擴散。未分化癌可在膽管周圍浸潤膽管。因此,按膽囊癌的侵犯途徑對膽囊癌行根治術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近年來對 nevinⅣ、Ⅴ期病變行擴大根治術,包括肝切除、膽囊癌切除、淋巴結清掃、胰頭十二指腸切除和鄰近臟器切除。 〔5〕報道13例 nevinⅤ期患者行擴大治愈性切除,2例手術后生存5年以上。 〔6〕報道14例行聯(lián)合肝切除和胰十二指腸切除。2例術后2年時仍生存。但擴大根治術后僅少部分患者能長期生存,而且根治術的并發(fā)癥和死亡率較高。 〔7〕復習了70例行手術切除的膽囊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發(fā)現(xiàn)和臨床經(jīng)過,也認為 pT3和 pT4期膽囊癌即使作肝切除術后結果仍然很差。結合我院經(jīng)驗,我們主張對 pT2和 pT3期膽囊癌患者行標準的根治性膽囊癌切除術,對部分 pT3和 pT4期可根據(jù)患者情況行擴大的膽囊癌根治性切除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