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的蓋頭掀起來 四 
鼻煙壺家族爭奇斗艷 我得到一只真正的鼻煙壺是在1995年的冬天。 記得那天偶然得到一聽鼻煙,立時便想到鼻煙壺了,有煙不可無壺啊,于是尋尋覓覓,一連幾個周末去寶南街古玩集市,心里都只想著這一件事。心想事成,終于有一天,我遇見一只貨真價實的清代鼻煙壺。 這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寶石藍色小籵器鼻煙壺,高僅5.5厘米,滿月型。清代宮廷設有籵器作坊,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燒制的宮料已十分精美,可以與天然礦物寶石亂真,紅的紅如火焰,藍的藍似寶石,白的白如水晶,黃的黃似熟栗,綠的綠如翠玉,完全可以與西方國家的料器相媲美。用這種籵器制造的鼻煙壺稱宮料鼻煙壺,質地滋潤,熠熠生輝,成為鼻煙壺家族中的嬌兒。乾隆年間的官料鼻煙壺尤其精美,有素面的,有套料的,有畫琺瑯的,其中用琺瑯彩書古月軒款的首屈一指。歲月留給這只寶石藍小籵器鼻煙壺的痕跡實在太多了,缺了蓋子,口也磕碰有傷,顯然歷經滄桑,顯然身經磨難,好不容易從歲月的裂隙之間闖了過來。盡管如此,它的制作工藝的精美,寶石藍色的艷麗,小巧造型的圓渾,依舊散發(fā)著誘人的光彩,一看便知是清三代(康熙、乾隆、雍正)宮廷籵器。 除了籵器鼻煙壺以外,尚有銅胎琺瑯彩鼻煙壺、瓷質鼻煙壺、玉石鼻煙壺、瑪瑙鼻煙壺、琥珀鼻煙壺、碧璽鼻煙壺等,其造型多姿多彩,其紋飾精美絕倫,小巧乖愛,可謂集工藝美術精華之大成,融古今文明于一爐,簡直無與倫比。因此,鼻煙壺成為清代乃至中華民國時期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廷官員在輪值房等待早朝時,都會有意無意地拿出新近得到的最好的鼻煙壺來顯示炫耀,無人可比則洋洋自得。 2008年七、八月間,我同張新生先生等同赴郴洲組織《民間藏珍》的古玩物件,在黃彬榮先生店里發(fā)現一只用桃子核雕制的鼻煙壺,雖然只有拇指般大小,可謂小如丁點,但兩個指頭撮住放在掌上,卻不由得人不興趣盎然。區(qū)區(qū)一桃核,竟然雕刻著六個人物,一側為父母親在竹編的搖籃旁邊與幼兒嬉戲,神情親昵,舉止自然,其樂融融。另一側為兩個大人在做家務,一孩兒在一旁打扇,家庭和諧,親慈子孝,門風可攬。藝人設計可謂用心縝密,拇指般大小的區(qū)區(qū)桃核,六個人物高僅一厘米上下,但衣袍明晰,五官周正,動態(tài)清楚,長幼分明,更有松干虬勁,松針繁茂,尤添了許多情致。藝人設計又可謂用心良苦,也就是只鼻煙壺罷了,卻將“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齊家”搬將上去,天天吸食鼻煙,時時警示“齊家”……黃先生見我愛這丁點兒小東西,特別的優(yōu)價賣給了我,3600元!從郴洲回湘中途經湘沄,見到珍藏了不少鼻煙壺的王偉先生,說起桃子核雕制的鼻煙壺來,他大吃一驚。王偉先生說,前些日子他在黃彬榮先生店里見到它,也是愛不釋手,但黃先生要價8000元,還價6000元都買不下來?!澳?600元買下了,真是咄咄怪事!”王偉先生直搖頭。 比起桃子核雕制的鼻煙壺來,最早期的鼻煙壺更小。那是鼻煙剛進國門的日子,要便于隨身攜帶,要便于時常取用,當然首當其沖的便是小而又巧,于是藥店里那些小小的青花瓷小藥瓶被瞄上了…… 服食鼻煙的時代離我們遠去了,珍愛鼻煙壺的雅興卻永遠留在了古玩收藏者心中……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