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達,寫意花鳥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無錫市美術協(xié)會副主席,無錫市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宜興市書畫院名譽院長和美協(xié)名譽主席,宜興吳冠中藝術館執(zhí)行館長。 賞花觀柳漸入夢 136×68 1996年 評論集錦 埋土壤,求成長,日暖風和催破土,幼苗可望成喬木,扎根故鄉(xiāng)。 ——吳冠中 獨賞秋光 136×68 1996年 二十余年前返故鄉(xiāng),識小青年吳俊達,發(fā)現(xiàn)他對藝術很敏感,且好學。他要求我給他那陋室起個齋名,我贈以“破土齋”。故鄉(xiāng)多竹,春筍破土而出時予人欣慰與希望。吳俊達果然年年成長,已入修竹之林,特此致賀。 ——吳冠中 梅花香自苦寒來70cm×138cm2012年 吳俊達創(chuàng)造的這種焦墨重彩花鳥畫,以嶄新的,從來沒有的樣式出現(xiàn)在畫壇上,令人振奮,一看就知道他學過油畫,他利用了油畫的色彩感和筆觸法;一看就知道他精通中國畫,他的線條有書法筆意,他的油畫筆觸和點彩手法也都化為中國畫精神狀態(tài)。他找到了自己的路、自己的語言。一看畫就知道是吳俊達的畫。 于是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形式,別的形式無法代替它,只能和他的畫爭美、媲美。 ——陳傳席 此畫偶得荒麗之妙70cm×138cm2012年 吳俊達的畫是以渾、重、厚為特色的。他多用重墨勾寫物象,再用濃色點,再略淡色渲染。他的畫中韻不僅是借用水份來現(xiàn),而且借用筆觸,這筆觸一部分是中國畫傳統(tǒng)的,一部分是西方油畫傳統(tǒng)的,但他使之有機的結合,又加以創(chuàng)造、提煉、概括、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面貌,我們從中既可欣賞到國畫的趣味,又可欣賞到油畫的趣味,但又不是雜湊和拼接,而是“既雕既鑿,復歸于樸”。 他用傳統(tǒng)的筆墨勾線,用油畫的筆觸著色,濃厚但見筆,然后借用水彩的方法用淡色渲染。既和油畫不同,也和傳統(tǒng)、時俗的國畫不同,形成了“焦墨重彩花鳥畫”,以嶄新的、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過的風格出現(xiàn)在當代畫壇上。所以,他尋找到自己的座標,他成為一位有特色的畫家,他可以說成功了。 ——陳傳席 康壽有期138×68 2014年 我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俊達,在一個美術名家、大師輩出的宜興,在一個文人、畫家成堆的宜興,竟然執(zhí)掌著,畫院、美協(xié)、美術館的所有大印,成為宜興美術界名副其實的“頭人”, 這不是開闊,不是智慧,不是寬厚,還能是什么? 我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俊達,竟然在他的畫作里, 深藏不露地放射出,魏晉風流和陳白陽式的散淡、空靈、瀟灑和豁達,這不是一個精靈,還能是什么? ——趙緒成 歸鷺47×43 1989年 我對俊達的才情和畫畫能力是有把握的。人的心性不一樣,行為方式就不一樣,俊達身在世俗卻超脫世俗,對名利視為身外之物,快快樂樂才是真諦,未免不是一種境界。 俊達一以貫之保持內心穩(wěn)定,不左顧右盼以自己的方式一路走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干年前,我接到俊達寄來的一本畫冊,里面收集了他大部分自己滿意的作品。記得我曾和他說過,如果他按此路子扎扎實實走下去,必有所獲。因為他的畫有才有情,不?;ㄇ?,不落俗套。 我在俊達的工作室里比較完整地看了他近期的畫作,談了很多關于畫畫的想法。我感覺他已是水到渠成,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畫面上,體現(xiàn)在造型、筆墨、章法等等技術層面上,更主要是他對自己把握的分寸感很強。 ——李小山 逍遙風波中 68×68 2001年 吳俊達的作品強調的是空間平面化與意象的符號化,并具有抽象化的特點,且又引入油畫的色彩,以增強張力,使畫面在嚴謹中不失靈動,在整體中不失氣韻,這種新花鳥畫的闊大境界,有別于海派趙之謙、吳昌碩和近代齊白石的著色花鳥,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吳俊達的花鳥畫刪繁就簡,以簡潔的筆墨符號語言訴說豐富的情感,同時,這種情感又由衷地表現(xiàn)了畫家的藝術追求與藝術取向,在他充滿實驗探索性的作品中,任意的揮灑,體現(xiàn)出自然爛熟于心的自信,簡潔的意象處理和組合,瀟灑地體現(xiàn)出“物我合一”的情趣,使花鳥畫的境界得到了拓展,氣象得到了升華。 吳俊達先生的作品在平樸中寓奇意,在散淡中寄精神。 愿俊達早成修竹,直上云霄。 —— 范揚 夢里夢外都逍遙68×68 2004年 吳俊達一直從事基層美術工作,但從不放棄向中國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深度探索。他以他自己的方法嘗試著新的畫法。如焦墨重彩體現(xiàn)著古拙斑爛;水墨又體現(xiàn)著滋潤清趣。由于受到吳冠中的影響,所以他在中國畫形式探索上也有著他自己獨到的一套方式方法。他的所有作品,讀來都能讓人耳目一新。這是俊達與眾不同的難能可貴之處。而中國畫創(chuàng)作需要的正是這種獨特的精神。 如今在外來文化沖擊、傳統(tǒng)繪畫式微的當下,中國寫意畫已經面臨非常嚴峻的程度。而俊達仍然能堅守著傳統(tǒng)繪畫“筆墨”的正脈,這是十分可堪稱譽的。 ——吳冠南 秋日圖136×68 2005年 吳俊達以筆墨灑脫恣意、酣暢不羈而活躍于當今畫壇。他的作品尚意境,重皴染,簡淡相著而存骨色,濃密交繁復見疏朗。其用筆墨交疊營造的空間感與線和線往復穿插所形成的錯落感,皆能產生情景迥異的視覺效果,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焦墨花鳥畫風格,其作品即秉承傳統(tǒng)國畫重意趣尚氣韻的特點,又不為傳統(tǒng)繪畫觀念所束縛,同時汲取了現(xiàn)當代美術理念,于色彩構圖等諸多方面力尋突破,用筆肆意縱橫和獨立特行的筆墨風韻,呈現(xiàn)出迥異于他人的語言圖式。其小幅作品,雖追求文人情趣,又不同于近代以來的海上、京津諸家,立意自任獨為一家。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其大尺幅作品布局能力的掌控和表現(xiàn)方式的自信,形散而意凝,色華而不艷,中西相融又妙合似與不似之趣,彰顯出對中國繪畫承載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當下的獨到理解。 ——趙躍鵬 ![]() 窮源方休 吳俊達的花鳥畫,可以說是完整意義上的寫意花鳥畫,不僅傳統(tǒng)深厚,而且自出新意,獨具一格。蒼厚而靈動,奇拙而平正,用焦墨而不入怪,施重彩而不流俗,大刀闊斧,隨意天成,書寫出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生命詩章。此種品格,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熟悉又陌生,因而既具審美視覺張力,也富有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當今號稱寫意畫家者何止萬千,但真正得到"寫意"三昧的人并不多。有人誤以為筆墨粗簡便是寫意,又有一味臨仿前人而自詡得古意者。我之所以說吳俊達的畫是完整意義上的寫意,是因為他既深悟寫意精神的人文內涵與真情流瀉的本質,又探索出了個性化的寫意筆墨色彩結構形態(tài)。 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俱備的時代境遇中,吳俊達以清醒的自我認識與激情的藝術創(chuàng)造精神,奮力探索,開拓出不同于前人與今人的藝術形態(tài)——焦墨重彩寫意花鳥畫。我概括其主要特征是:野而蘊逸,亂而有序,蒼茫而艷麗,多樣而統(tǒng)一。 ——馬鴻增 ![]() 相呼蔓草間136×68 1998 我喜愛他筆下天真無邪的花鳥蟲魚,那中間包含的自然天趣,觀眾皆會心一笑,我則多屏息思考:花鳥的盛世在宋、宋畫的極致在神、神韻之間是藝術家天賦凝聚氣質;俊達先生的氣質正蔚然于他的畫中,我直覺的心動,應該最接近他的指向。 從古到今,很多花鳥繪畫樣式已經非常成功,很多人會追隨其中。我堅持著自己的堅持,而俊達先生的筆墨中我也體察到了相同的可貴。筆墨隨時代,更需隨性情、隨心情。他的焦墨很不討巧,鋪陳又很驚險,沒有十足的能力去把握,只怕是會在繁復的筆觸中迷失很遠;所慶幸的是,俊達曾師從許明華、吳冠中等藝術大師,對畫面空間的布置獨匠于心,他甚至帶著過分的苛刻,在肆意揮灑的狹小空隙還要細微構建,大膽又辛辣,頗有將相之風。而重彩的手法,在他的附近已有藝術家玩味,他的狀態(tài)之憂,在于他的優(yōu)雅品性,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每個人藝術之外的愛好追求對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俊達的彩,看似濃重,實則層次分明,每種色都在最優(yōu)雅的釋放,如同他的煙斗裊裊散出的煙霧,淡淡悠悠,恰到撩人之處。 ——陳永鏘 ![]() 天地逍遙一沙鷗70cm×138cm2012年 吳俊達幾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苦,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不被名利、時弊所干擾,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刻體悟文化精神,全身心投入筆墨精神體驗與修煉,在熟練掌握書畫技術及表現(xiàn)能力的基礎上,先進行去墨化的渴筆焦墨重彩繪畫的探索,使中國畫在平面化與裝飾性的審美取向上散發(fā)了光彩。之后,他又深入地就筆墨的程式化語言進行解構,并按照自己特有的審美體驗與審美經驗進行重構,使中國畫在筆墨的張揚過程中,更加有風神風貌、更加有新意,為中國畫的發(fā)展探索增添了更多更為具體的可能性。這是吳俊達在中國畫當代性探索過程中的一個貢獻。 ——西沐 ![]() 水洼拾趣 68×68 2001年 吳俊達的畫,陳傳席冠以“焦墨重彩花鳥畫”。焦墨枯而重彩辣,硬碰硬,與水和墨的相互滲融有著天懸地隔般的差異,則吳畫之開創(chuàng)性與艱難性不言而喻。一種嶄新的、真正意義的獨立畫風之形成,非有大智大勇之人物、不舍余力之氣概而無以畢其功。好在吳俊達已有足夠的積累且對此滿懷信心。 勇于創(chuàng)新卻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潛在生活中,扎扎實實打基礎,平心靜氣搞研究,使吳俊達和他的畫顯得殊為可貴,人們有理由對他寄予厚望。 ——吳楊 ![]() 樂在荷塘 趣在筆下70cm×70cm2011年 ![]() 且待來年筍期 96×80 2014年 ![]() "指墨小品24.5cm×27cm2012年-7" ![]()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3" ![]() "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4" ![]() "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