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 Chou Fu,也就是青州府。 比較有特色的是這種驢(馬)拉的轎子 Wei-hai-wei,也是就威海衛(wèi),今威海之別稱。清代中后期,威海屬登州府文登縣。 清末威海衛(wèi)北洋水師碼頭舊址,從照片看,應(yīng)是英人強租威海衛(wèi)后拍攝。 清末,威海衛(wèi)劉公島。 Kaumi 也就是高密,清代大部分時間,高密屬萊州府。只是在1904年膠州劃為直隸州,才改屬膠州。清末,高密縣城的陳氏節(jié)孝坊高大氣派,今天已經(jīng)不存在了吧? 高密縣城的城門比較有特色的 Chefoo,也就是芝罘。煙臺在古代的稱謂。清末,煙臺屬登州府福山縣。根據(jù)1858、1860年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登州(蓬萊)被辟為通商口岸。由于登州港口水淺,1861年,英國人看中芝罘灣,并協(xié)調(diào)清政府以煙臺取代登州作為通商口岸。雖然是被迫開放,但煙臺算是山東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
清末,煙臺街景,照片中可見一個萬興合招牌。不知道,這個字號是否延續(xù)了下來。 Weishien ,也就是濰縣。今濰坊市市區(qū)過去都是濰縣。上圖為濰縣城樓。
清末,青島的富裕人家。 Kiautschou,也就是膠州,1898年,《膠澳租借條約》簽訂后,德國強行租借膠州灣及沿岸,塔埠頭到積米崖一帶45個村(屯)劃入膠澳租界。 當(dāng)年,膠州是膠濟鐵路離青島最近的一個大站。照片貌似是修建中的膠濟鐵路。 takaho,是不是大沽河?如果是的話,圖中景象應(yīng)該是在膠州境內(nèi),原膠濟鐵路與大沽河交界口。 Tsimo,也就是即墨,1898年《膠澳租界條約》簽訂后,強國強租區(qū)域包括即墨縣仁化鄉(xiāng)的白沙河以南地區(qū)和里仁鄉(xiāng)的陰島地區(qū)。 1901年,即墨縣知縣。 1901年,即墨縣衙前的德軍和看熱鬧的老百姓。 Tsinanfu,也就是濟南府,清末濟南府很大,這其實是濟南府下轄的長山縣的重鎮(zhèn)周村,還是因為膠濟鐵路,濟南開埠時,周村和濰縣同時開埠。如今,照片中的城墻城門已經(jīng)消失,橋上的石雕也沒有了,但橋貌似還是那座橋。 Tai-Tsan,也就是泰安,清末,泰安城附近的運河,河上還有個小木橋。這是什么運河呀,京杭大運河不經(jīng)過泰安吧。 南天門和回馬嶺 Yenchowfu,也就是兗州府。清末,兗州府一教會開辦的孤老(兒)院里的老人和孤兒。 曲阜屬于兗州府,孔府大成殿。德文Chinesischer Tempel 要是直譯的話,為中國人的廟。 LIN TSING,也就是臨清,清代前期,屬東昌府,清代后期,升格為直隸州,下轄夏津武城邱縣。臨清是運河要鎮(zhèn),傳教士很早就來此活動。清中后期,天主教在華北最早的教堂即設(shè)于臨清州武城縣的十二里莊教堂(60年代國家調(diào)整區(qū)劃時劃入河北?。D為清末明信片上的臨清舍利塔。該建筑今天貌似還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