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江先民“對話” ——吳江博物館參觀記 吳江日報 最近,兒子開車,帶著一家人去吳江博物館參觀,實現(xiàn)了我好久以來的愿望。 9點多鐘,我們到了博物館門口的廣場上,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建筑矗立在面前。我興奮極了,擁著兩個孫女,叫兒子用手機給我們拍照,瞬間手機的屏幕里留下了我們笑逐顏開的影像。 走進博物館,知道有三部分內(nèi)容:史前文明、書畫和國際友誼交往,我們著重看了史前文明部分。走進黑漆漆的陳列室,仿佛進入了時間隧道,看到了吳江5000~6000年以前的先民們留下的生活器皿,有貯存糧食用的甕、煮飯用的鼎、盛飯用的豆等。說明當時先民們已經(jīng)懂得熟食了,在工具類我們看到了用石頭做的箭頭、紡錘、鐮刀、犁頭、切割器等,已經(jīng)會打獵了,留下的豬、鹿骨頭的化石即是證據(jù)。同時,也會種地,使用牲口,也會織布,主要是絲綢,留下蠶的化石和紡錘是證據(jù)。 引起我們注意的,是2003年~2004年文物部門在同里開展的考古發(fā)掘,林林總總有不少器皿出土,證明同里是一個有著久遠歷史的地方。據(jù)專家介紹,那是距今5500年左右的“崧澤文明”??偟膩碚f,所陳列的東西說明當時吳江已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另外還放著少量舊石器作為對比。 我們在陳列室里看到了一組兩大一小的三具先民的骸骨,仿佛在對我們說:“我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輝煌,子孫后代你們怎么樣?”面對先民們的“挑戰(zhàn)”,我們自豪地回答:“中華兒女已經(jīng)站起來了,現(xiàn)在即將消除貧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未來將成為一個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走出陳列室,回到現(xiàn)實,想想我們才花了一個小時,走馬觀花地看完了所展示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強烈的好奇心。 恰巧在門口碰到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我急忙詢問何故只展示這小小的一部分,其他如青銅文明、鐵器文明等為何不展出?據(jù)他介紹,由于空間限制,展品無法全部展出,現(xiàn)在太湖新城已經(jīng)建成了一座7層樓高的規(guī)模更大的新館,新館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如吳江名人 工作人員的話吊足了我們的胃口,非常期待新館早日開放??梢韵胂螅磥淼膮墙┪镳^一定是建筑富有特色、展品琳瑯滿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