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沒有誰會輕易的暴露自己的真是想法。但任何心理變化,其實都會反映在行為上。特別是語言,往往能暴露出一個人性格和內心世界。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說話時喜歡用這3種句式的,往往控制欲比較強,為人比較強勢,有潛在的攻擊性。 (1)使用反問句式:“你為什么不……” 反問句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攻擊的句型,會讓聽的人感到非常的不愉快,難道你不是這么覺得么? 喜歡用這樣攻擊性語句的人,其內心的攻擊性自然也相當?shù)膹娏摇?/p> 而且反問句還帶有一種很強的判斷性,潛在表達的意思是“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比如上面這句“難道你不是這么覺得么”,隱含的意思就是“你應該這么覺得”。 這同樣還反映了一個人強烈的控制欲望。凡事喜歡這么說話的人,往往都不是很討人喜歡。 (2)使用命令句式:“你應該去……” 如果兩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則在交流中,本就應該避免命令式的句子。比如“你應該怎么做”,“你最好怎么做”。 但現(xiàn)實生活中,喜歡這么說話的人還真不少。特別是那些能從權力和控制中享受快樂的人。 這種說話方式,其實是將對方放在了一個不對等的地位上,無視了對方的感受和尊嚴,試圖用自己的命令強行去控制對方的心理和行為。 同時,這種行為還帶有一定的道德綁架的味道。喜歡這樣說話的人,心中缺少了對他人的尊重,權力欲十分強烈。 (3)使用定義的句式:“你就是一個……” 所謂定義句式,就是給某個人,某件事下定義。比如“他是個陰險的人”,“你真的很懶”,“這種做法就是有問題”。 這樣說話的人,首先在其內心中,缺少對他人的尊重。同時其還有極強的自負心理。正因為如此,他才敢肆無忌憚的去給別人“下定義”,“貼標簽”。 交流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求同存異,而上面這樣說話的人,則是一開始就把交流的路堵死了。他不是想和你交換意見,而只是想你灌輸他的看法。一旦你反駁他,他就會暴跳如雷。 結語:上面這種說法方式,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喜歡這么說話的人,其背后反映出來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也是“強勢”,“控制”和“攻擊”。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么? |
|
來自: 健康ol8samznr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