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路諸侯合兵一處,簡單寒暄之后,眾人便開始研究如何攻打犬戎。而作為西戎的宿敵,戰(zhàn)斗經(jīng)驗豐富的秦襄公,在討論過程中無意識地成為了眾人的首領(lǐng)。
城內(nèi)得知密信的申候,立刻著手準備,一方面建議戎王盡快將寶物運回戎國,以免夜長夢多,借此分散戎王兵力;另一方面,申候又唆使戎王派人和城外援軍約戰(zhàn),借此迷惑戎兵,降低戎兵戒備,為援軍夜襲戎軍大營提供條件。 自大的戎王并未發(fā)覺異常,反而認為申侯所言有理,便派大將孛丁分兵押送寶物回國,又派滿也速領(lǐng)兵出城應(yīng)敵,并與諸侯軍約定明日交戰(zhàn)。 當晚三更,諸侯軍依計攻城,而城內(nèi)申候趁機大開城門,三路兵馬一涌入城,戎兵驚慌失措,應(yīng)對不及。戎王從夢中驚醒,見形勢已無法挽回,慌忙從西門逃出。正遇埋伏在西門外的鄭世子,一頓拼殺之后,戎王狼狽逃走,鄭世子也不追趕,隨即入城,與眾人匯合。 趕走戎王之后,在衛(wèi)武公的提議下,眾人從申國迎回宜臼,繼位天子,史稱周平王。 ![]() 王位已定,周平王升殿賞賜一眾功臣。 第一位的當然是自己的舅舅申候了,周平王原打算將申候從伯位升到公位,但申候自己明白,自己無論抱著什么目的,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終究是這場動亂的始作俑者,如果接受了獎賞,真就沒臉面對天下蒼生,所以斷然拒絕賞賜。周平王在多次勸說無果的情況下,也只得作罷了。 剩下的四路勤王諸侯,衛(wèi)候進爵為公,晉候獲封河內(nèi)附庸地,死于叛亂的鄭伯友,賜謚為桓,世子掘突襲爵為伯,并加封祊田千頃。小周公咺拜為太宰,申后封為太后,而褒姒與伯服,廢為庶人,虢石父等人也被削去本身爵位。至于秦襄公,原本只是附庸國,如今加封秦伯,列于諸侯。 從此刻開始,秦才正式作為一個國家跨入歷史長河;也是從此刻開始,秦才有資格與中原諸國平等對話,互通有無。可秦襄公依然很低調(diào),因為他知道,此刻的秦只得到了國的名號,卻沒有國的實力。 秦襄公還在等待,他必須等待,等待更重要的機會...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大秦往事/先秦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