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菜青蟲的防治 菜青蟲:主要損害甘藍、油菜等。 (1)農(nóng)業(yè)方法:應留意做好及時清潔田園根除雜草,深翻土地消除越冬蛹。采收后的殘株敗葉應及時清除以削減菜青蟲基數(shù)。 (2)培養(yǎng)無蟲苗。使用防蟲網(wǎng)育苗避免菜青蟲在苗上產(chǎn)卵。 (3)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2.5%多殺菌素膠懸劑1000倍液,或5%氟蟲脲乳油2000-2500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2000-2500倍液、Bt500-1000倍液噴霧。時刻要在一二齡幼蟲發(fā)作盛期噴霧防治。 2、小菜蛾的防治 小菜蛾:主要損害大白菜、蘿卜、包心菜等,其次是青菜、小白菜等。 (1)農(nóng)業(yè)方法。蔬菜收獲后要及時清潔田間枯殘菜葉,及時翻耕菜地以削減第一次高峰期蟲源的食物來歷,下降蟲口密度。改灌溉方法為噴灌。 (2)物理防治。在菜地里裝置頻振式殺蟲燈,使用燈火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2.5%多殺菌素膠懸劑1000倍液,或5%氟蟲脲乳油2000-2500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2000-2500倍液、Bt500-1000倍液噴霧。時刻要在一二齡幼蟲發(fā)作盛期噴霧防治。發(fā)起藥劑混用、輪用,以推遲或阻撓害蟲發(fā)生抗藥性。 3、蕓豆莢螟的防治 蕓豆莢螟以幼蟲蛀莢為害 幼蟲孵化后在豆莢上結一白色薄絲繭,從繭下蛀入莢內取食豆粒,形成癟莢、空吳,也可為害葉柄.花蕾和嫩莖。 蕓豆莢螟形狀特征:成蟲體長約13mm,翅展24~26mm,暗黃褐色。前翅中央有2個白色通明斑;后翅白色半通明,內側有暗棕色波狀紋。卵0.6×0.4(mm),扁平,橢圓形,淡綠色,表面具六角形網(wǎng)狀紋。 末齡幼蟲體長約18mm,體黃綠色,頭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個,前列4個,各具2根剛毛,后列2個無剛毛;腹部各節(jié)背面具相同毛片6個,但各自只生1根剛毛。蛹長13mm,黃褐色。頭頂杰出,復眼紅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見到成蟲前翅的通明斑。 蕓豆莢螟生活習性:在華北地區(qū)年生3~4代,華中地區(qū)4~5代,華南地區(qū)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為幼蟲為害期。成蟲有趨光性,卵散產(chǎn)于嫩莢、花蕾和葉柄上,卵期2~3天。 幼蟲共5齡,初孵幼蟲蛀入嫩莢或花蕾取食,形成蕾、莢掉落;3齡后蛀入莢內食害豆粒,每莢l頭幼蟲,少數(shù)2~3頭,被害莢在雨后常致腐朽。幼蟲亦常吐絲綴葉為害。幼蟲期8~10天。 老熟幼蟲在葉背主脈兩邊做繭化蛹,亦可吐絲下落土表或落葉中結繭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莢螟對溫度習慣規(guī)模廣,7~31℃都能發(fā)育,但最適溫為28℃,相對濕度為80~85%。 (1)及時鏟除田間落花、落莢,并去除被害的卷葉和豆莢,削減蟲源。 (2)在豆田架設黑光燈,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采用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或40%滅蟲清乳油每667m2/30ml,對水50~60kg、5%銳勁特膠懸劑2500倍液,從現(xiàn)蕾開端,每隔10天噴蕾、花1次,可控制為害,如需兼治其它害蟲,則應全面噴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