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醫(yī)學中稱消渴。是因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勞欲過度,導致陰津虧報,燥熱偏盛,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乏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以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為本病治療。 根據病情中醫(yī)分證論治分為以下幾型。 1.肺熱津傷 證候: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本證主要病機為肺熱熾盛,津淑失布。以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為審證要點。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方藥:二冬湯或玉泉丸 2.胃熱熾盛 證侯: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干燥,口渴,尿多。苔黃燥,舌干質紅,脈細數。 治法:清胃瀉火,養(yǎng)陰增液 方藥:玉女煎丸或選用白虎湯加人參湯。 氣陰虧虛 證侯: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并見,或腹脹,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舌質淡紅,苔白而干,脈弱。 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方藥:七味白術散。 腎陰虧虛 證侯:尿頻量多,渾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嗚,口干唇燥,皮膚干燥,或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固腎 方法:六味地黃丸。 陰陽兩虛 證侯:小便頻數量多,渾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輪干枯,腰膝酸軟,四肢欠溫,畏寒肢冷,陽痿或月經不調。舌質淡,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陽滋陰,補腎固攝。 方藥:金匱腎氣丸。中醫(yī)對糖尿病有很豐富的治療經驗和食療方法。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杏林小不點,了解更多。 |
|
來自: 卓尼中醫(yī)院華華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