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縷清風 那縷清風,似有似無, 那感覺,可有可無; 那味道,卻是不可或缺的。 思念的味道,有時候像路旁突來的一陣風, 從你眼前飄過,不停留; 只余下自己在那靜靜回憶。 記憶的櫥窗,總會留下一地曾來過的印記, 斑駁的光影,流下陽光穿過沙葉的回音, 人群中的你我,在記憶的長河中靜靜對望。 時間,什么都沒剩下, 歲月,依稀從未溜走過, 溜走的好像是,我們的心; 連同著那一縷清風! 王勃《詠風》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钡脑娨猓猴L的去來本就是沒有蹤跡,但動息之間卻仿似有情誼。 出自王勃《詠風》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參考譯文 清涼的山風肅肅地吹過來,使我的林壑變得清爽涼快。 驅(qū)散煙云尋到澗底的人家,卷走霧靄現(xiàn)出山間的房屋。 風的去來本就是沒有蹤跡,但動息之間卻仿似有情誼。 紅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靜,風為您吹響陣陣松濤之聲。 簡析 《詠風》是一首以風喻人,托物言志的五言律詩。首二聯(lián)是“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末聯(lián)是:“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蹦憧矗好C肅涼風吹來,像急人所需似的吹散了暑熱,使林壑為之清爽;也驅(qū)散了澗上的煙云,卷走山上的沉霧,現(xiàn)出山間的房屋,使我尋到澗底的人家。無怪乎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風“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了,這種“情”不只在白日,到了晚間,夜幕降臨,萬簌俱寂之時,它又不辭辛勞地吹響松濤,奏起雄渾的樂曲,給人以歡娛。詩人在這里極力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著眼在“有情”二字。詩人少有才華,壯志難酬,這里以風喻己,借物詠懷,寄托其“青云之志”,意遠含蓄,余味深長。 賞析 《詠風》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這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此詩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以風喻人,借風詠懷,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抒寫了詩人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全詩立意新穎,構(gòu)思奇巧,抓住了秋風涼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把風寫得慷慨無私,獨具性靈。 此詩的著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卷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xiàn)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qū)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此詩所詠之風,不是習見的柔弱的香風,也并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悅于大王的雄風,肆虐于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里,寄寓著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