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滅亡以后,清王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凡是對于明清之際那段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開始這個滿族政權(quán)是不叫大清的,是女真人的政權(quán)大金。這個大金是如何改名成大清的呢? 這還要從皇太極說起,女真人同漢人不同,不搞什么嫡長子繼承制,能繼承皇位的都是有著真才實干,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努爾哈赤雖然被最為大清的開國皇帝,但真正把明朝打敗的卻是皇太極。皇太極首先降服了朝鮮,聯(lián)姻蒙古,并多次繞過袁崇煥的寧錦防線襲擾京師山東等地,又成功用蔣干盜書之計除掉了袁崇煥。皇太極作為一代雄主,穩(wěn)定北京紫禁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可惜他并沒有等到那一天。 努爾哈赤在打敗了林丹汗之后,便獲得了元代的傳國玉璽,由此把國號從“大金”改為“大清”。國家名稱的變更那可是一件大事兒,不得不說,皇太極是極有政治遠見的。 從金改清,在漢語上變動很大,但是在滿語中的變化卻不大,因此這種變化在女真的內(nèi)部不會引起太多的反對。由于女真原來也是分散成各種部落,比如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等,使用滿洲和大清這個稱號,也更有利于滿洲內(nèi)部貴族勢力的團結(jié),不再是一個分裂狀態(tài)。 要知道當(dāng)時的女真作為一個外來政權(quán),想要入主中原沒有漢人的支持是不行的。清王朝的行政管轄地區(qū)還有蒙古等地,如果還用原來女真一族的政權(quán)名稱,其他地區(qū)的民族也難以接受。因此從金改清,淡化了原來女真的民族特質(zhì),降低了漢族人對于這個新政權(quán)的敵意。 清王朝雖然是由滿族建立,但是在皇太極時期已經(jīng)開始復(fù)受漢式尊號、用漢式年號、上漢式謚號,實行漢化。大清的字面理解就是掃清污穢,清凈宇內(nèi)的意思。 按照五行五德的理論,明屬火德,清屬水德,水克火,暗示必能滅明之意。而且清與明又屬同義詞,還壓過大明一頭?;侍珮O的年號同樣起得很有針對性,明朝是崇禎,他這個大清的年號是崇德。 皇太極更換國號,特別是對于族名的更改可謂影響至今,積極作用明顯,在當(dāng)時也為滿清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chǔ)。但是皇太極的后嗣子孫們卻辜負了皇太極的一篇苦心,更是丟掉了皇太極的魄力與海納百川的胸懷。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王朝的統(tǒng)治者們依舊是裹足不前,墨守成規(guī)。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皇帝的私人花園被燒成了一片焦土才感受到了切膚之痛,搞起了洋務(wù)運動,但同皇太極改族名換國號相比還是顯得魄力不足。最可笑的是,在戊戌變法之時,那些守舊派大臣竟然還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真可謂是迂腐至極。 最后皇太極的大清給中國帶來了近百年的屈辱,這恐怕是他萬萬想不到了的。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歷史每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