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 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并在句子下面畫一道線,打上一個“?”號,等上課時,帶著這個疑問用心聽老師講解。 預習可以使同學們嘗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課文背誦的方法 1、線索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明確課文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把結(jié)構(gòu)層次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wǎng)絡。 2、串連法。 層次串連法: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 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nèi)容層次:先歷數(shù)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結(jié)。然后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3、欣賞法。 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為之陶醉。欣賞法則是在熟讀課文后在字里行間尋覓優(yōu)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 如《愛蓮說》、《春》、《聽潮》等,分別圈畫出有關(guān)好詞佳句,通過聽錄音或看錄像,及多次有聲有色的朗讀,形成記憶。 4、圖畫法。 就是背誦課文時,憑借圖畫使課文的語言文字頭腦回憶出來,邊回憶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可以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與意境,自己動手畫圖配詩。 5、比較法。 即比較句式的特點進行記憶背誦。如背誦《白楊禮贊》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 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zhuǎn)折,又遞進,然后肯定)。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后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gòu)成一組排比句群)。 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后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本文轉(zhuǎn)自文合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