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端午,粽子可謂是端午的象征。自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如今粽子更是品種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端午節(jié)是可以高高興興團聚一起吃粽子,可腎病患者在吃粽子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自己的身體,切忌哪些粽子的禁吃!
肉粽不建議腎病患者食用 有些慢性腎病患者應該嚴格遵循“五低一高”的飲食原則,即:低鹽、低磷、低鉀、低脂、低蛋白、高維生素。 而什么是低脂飲食呢? 飽含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少的食品就叫做低脂飲食。膳食中的飽含脂肪酸多存在于動物脂肪及乳脂中,這些食品也富含膽固醇。 所以進食含飽和脂肪酸較多食品,也必定進食較多的膽固醇。所以,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日常飲食來說,炒菜時禁止使用動物油,應該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禁止進食油膩食物、肉類食物。 因此,肉粽是不建議腎病患者食用的。 咸味粽、甜粽需適度。 在北方以甜粽為主,而南方的粽子多樣,咸口味,肉粽等等。因此,咸味的粽子同樣建議慢性腎炎患者少食,另外,糖尿病腎病患者對甜粽也是應該拒絕的。 慢性腎炎患者常被要求低鹽飲食,尤其是有顯著水腫、高血壓時,飲食中的鹽類更要嚴格控制,在水腫顯著,并且少尿(1000ml/天)時。更是被要求短期內(nèi)禁鹽。 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都知道,身體內(nèi)泛起水腫,是因為過多的水鈉潴留體內(nèi),不能排出所致。 腎炎時,我們的腎臟受到損傷,腎臟的排水能力,排鈉能力降低,會使部門水鈉潴留于體內(nèi)。而每1克鹽可以吸附約110毫克左右的水。 假如此時吃鹽過多,就會導致體內(nèi)水鈉潴留更加嚴峻,使水腫加重。食鹽中的鈉離子在人體血液中起著維持血漿膠體滲透滲出壓的作用。血液中含鈉過多,會導致血漿膠體滲透滲出壓上升,水分會從血管附近組織轉(zhuǎn)移到血管內(nèi)部,增大血容量,引起高血壓甚至心力衰竭。 食用粽子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不要在餐后吃。粽子絕不是零食或甜點,千萬別讓它在餐后出現(xiàn)。粽子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難消化,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當于一碗米飯。所以不要輔以大魚大肉,最好配上清粥小菜,以便下咽。如果吃了米飯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請別去碰飯、面和饅頭。 少吃含干料食材的粽子。咸粽子常會加入咸蛋黃、魷魚干、干貝等食材,此類粽子除了鈉含量高之外,磷含量也蠻高的,建議透析腎友少吃。 吃粽子最佳時間是早晨或中午,不要晚上食用。粽子大多由難消化的糯米制成,要在人體內(nèi)充分消化,得耗費很長時間、刺激更多胃酸分泌。而晚上特別是后半夜正處于人一天中的“半歇業(yè)”狀態(tài),此時強制其消化高難度食材,很可能誘發(fā)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等。 糖尿病腎病患者要慎食粽子。粽子主料多為糯米,另外還會加入含糖量蜜棗、豆沙等餡料,如果不加節(jié)制,會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不利于血糖控制,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要慎食粽子。 切忌吃冷的粽子。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糯米性溫,熱吃粽子可溫暖脾胃,然而一旦放涼了再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合并有胃腸道疾病的腎病患者和老年的腎病患者,需注意這一點,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如何制作適合腎病患者的粽子? 適合腎病患者的粽子是利用材料的選配加以特殊製作方式,以水煮長糯米加上梅花肉、香菇;并利用金勾蝦、紅蔥頭等以調(diào)味,摒除咸蛋黃、栗子、花生等含磷高之食物,并添加燕麥、薏仁以增加纖維質(zhì),用以減輕腸胃的負擔,提升粽子的香味口感,以此方式製作出低磷、低鈉、低脂粽子,不但符合腎臟病人的營養(yǎng)需求,而且色香味俱佳。 愛腎吧 腎病為什么會出現(xiàn)久治不愈呢?肌酐高了有哪些危害?尿蛋白降不下去怎么辦?中醫(yī)治療腎病有哪些特色的方法? 腎者,乃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疾入腎臟久治而難愈,皆因治而不得其法,食之有悖其律。唔當如何? 愛腎吧 是一個為廣大腎病患者提供治療指導、飲食及護理為一體的公益平臺。國內(nèi)『知名腎病專家』在線坐診解答腎病疑難問題。
|
|
來自: 清風明月tbm5q1 > 《衛(wèi)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