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中,徐福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發(fā)現(xiàn)日本島?;貋韺η厥蓟收f發(fā)現(xiàn)神仙島,不過海上有巨魚吃人,要弓箭手和士兵,還需要童男童女獻給神仙才能求得長生不老藥。結(jié)果,徐福到了日本島就稱王不再回來 關(guān)于日本的故事,還有“武大郎版”的說法,不過明顯帶有調(diào)侃意味。相對正式的還是“徐福版”。那么,歷史上日本人真是徐福帶去的童男童女的后代嗎? 1、徐福是誰? 通過史料可知,徐福生活在戰(zhàn)國末至秦朝初年,姓嬴、氏徐,與秦始皇同宗同祖。通常認為他是齊人即山東人,通曉醫(yī)學養(yǎng)生知識,懂天文,擅航海。當然,對于以上說法是有爭議的,《云笈七簽》認為“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許人也”。 對于徐福的職業(yè),史料則有共識,多認為他是方士。方士在古代具有極高地位,認為以通達天界,與仙人為友,與鬼神同游,具有煉丹之術(shù),可使人長生不老。東漢之后,方士地位下降,被改稱為“道士”。也可以說,徐福是個道士。 3、徐福如何出山? 目前多認為,徐福是鬼谷子的關(guān)門弟子,出山后得知秦始皇有尋仙問藥的招募令,同一群方士、儒生共同得到秦始皇信任,被分別委派尋找仙藥。還有說法認為,徐福等人因無法忍受秦朝暴政,只是以尋仙藥為名,實為出海尋找一方樂土。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有民橫死道中,有黑羽飛鳥銜草覆于死人面,人馬上復活。秦始皇得知,派人問詢鬼谷子。答復是:這是東海不死草,生于瓊田,又叫養(yǎng)神芝,一株可復活一人。為讓秦始皇得到這種不死草,徐福就被推薦成為尋仙藥之人。 4、徐福史書形象啥樣? 最早記錄徐福的是《史記》:秦始皇派徐福尋仙藥于東海,徐福吃喝玩樂后回來說假話:“臣遇到海中大神,他問‘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者?”臣答‘是的。'大神問:‘你來這里做什么?'臣答:‘尋求長生不老仙藥。'” 徐福繼續(xù)編道:“大神說:‘西土皇帝禮品太薄,仙藥可以看不能拿。'大神把臣帶到蓬萊山,那里的宮殿由靈芝筑成,人們膚色如銅、身似龍。臣拜問:‘需要拿什么禮物來?'大神說:‘獻童男童女和百工技藝,就可得到仙藥?!?/p> 秦始皇聽后,就讓徐福帶領(lǐng)童男童女3000人,以及五谷種籽、工匠前往東海。徐福航行中“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他發(fā)現(xiàn)一片遼闊平原和湖澤,就留居為王不再返回。后人多以這種說法為正統(tǒng),加上文人的詩文渲染,從而廣為人知。 對此,唐朝有詩人曾說:平吞六國更何求,童女童男問十洲。滄海不回應悵望,始知徐福解風流。 5、日本列島上曾有多少國家? 《后漢書》稱:“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余國”。指出日本列島有百余個小國,這些小國的島民在古代被統(tǒng)稱為“倭人”。 《唐書》記載,日本國是“倭國之別種”,因國家在東邊,能最早看到日出,故名日本。還有說法是,倭國人認為國名不雅,改名日本;另有說法是,日本是列島小國中的一員,兼并了倭國領(lǐng)地。朝貢中原時常自夸自大,不說實話,讓人懷疑。 《唐書》還記載:日本列島有蝦夷國,是海島小國。國王胡須四尺長,擅長箭術(shù),讓人頭頂酒具,數(shù)十步射去,酒具落地,人安危無恙。唐顯慶四年,此人隨倭國使者朝貢大唐皇帝。 《南海經(jīng)》記載,日本列島上有南倭、北倭之分,住在海邊,國有女王當政。民眾多不穿衣,不會針線活,在身上涂抹丹朱,男子可娶婦數(shù)十人。 《外國記》記載,日本列島有纻(zhù)嶼人,島臨四海,島上盛產(chǎn)可織布纻草,有3000多人口,自稱是徐福所帶童男童女的后人,“風俗似吳人”,吳人自然是指江浙一帶。 6、徐福到達的是不是日本? 《后漢書》這樣講述徐福的:日本列島有夷洲、澶洲。徐福帶童男童女尋找蓬萊神仙,一直沒找到,他害怕回去被問罪殺頭,就留居夷洲,世代相傳,有數(shù)萬家人口,他們常到會稽做買賣。會稽人有的在海上遭遇大風,也漂流到夷洲、澶洲等地。 會稽,今紹興的古稱,舊屬吳越。這段記載與《外國記》中“其民風俗似吳人”不謀而合。由此來看,徐福到達登陸并稱王之處應是在日本列島,他帶去了秦朝先進的百工手藝,不知不覺中充當了日本列島文明與文化使者的角色。 現(xiàn)在,在日本和歌山仍存有大量徐福神社、廟宇,很多日本人公開聲稱是徐福后人……這也佐證了徐福確實落腳于日本。徐福東渡日本稱王,成為神武天皇,這不僅僅是一種傳說。 圖據(jù)網(wǎng)絡(luò),文為指動濟南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