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追求,正能量傳播; 拿感情交友,用藝術論文; 愿真心切磋,求共同發(fā)展; 丁芒文學藝術研究 端午節(jié)專集 第一卷 端午節(jié)雅集 (感謝趙玉平先生首唱并不辭辛苦收集和整理稿件) 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趙玉平 艾草榴花奈幾多,秭歸煙雨影婆娑。 千年幽恨思蘭句,十里殘垣吊汨羅。 天問九歌留百世,離騷一曲夢蹉砣。 瀟湘自古埋忠骨,江水東流逐逝波。 和玉平《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鄧漢章 仰望星空泰斗多,靈均辭賦自婆娑。 問天本欲抒幽憤,懷瑾卻甘沉汨羅。 節(jié)到端陽思粽米,舟聞鑼鼓起錨砣。 幾人能享千秋祭,江共民心萬里波。 次韻玉平兄《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高福林 自古賢良遺傲多,峨冠博帶夢娑娑。 楚騷一抱騷終了,天問千枝問畢羅。 可恨湘靈蒙霧重,奈何山鬼得形跎。 龍舟競渡風來好,知否能歸逝去波? 步韻【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王沁慧 欲動花枝插滿多,初移艾葉柳婆娑。 香陳鳳輦?cè)寺暦?,粽隊龍舟酒韻羅。 端午離騷歸夢季,嘉辰風雅遠思砣。 重還蒼海催紅雨,再度乾坤蕩綠波。 次韻墨雨窗巜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楊鴻韜 血染榴花入夢多,忠魂湘累舞婆娑。 千秋誰解憂時淚?萬代相傳吊汨羅。 滾滾長江奔浩蕩,悠悠歲月潛蹉跎。 詩人自有英雄氣,拋擲頭顱挽逆波。 再步墨雨窗端午詩原玉 蒲酒雄黃故事多,龍舟競渡旝娑娑。 世間自古多漁父,仕族終究少汨羅。 追夢長歌情繾綣,離騷痛飲恨蹉跎。 年來端午莫輕負,曲水流觴咒逝波。 依韻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朱振林 披發(fā)狂歌怨憤多,問天懷璧苦摩娑。 謠讒滅頂臨湯鑊,求索投軀赴汨羅。 九死彌堅聽復魄,一心無悔任磨砣。 流香角黍龍舟競,辟芷秋蘭悼逝波。 依韻和玉平師兄巜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李紅彬 端午時逢思緒多,秭歸江水淚婆娑。 懷沙絕筆灑華夏,謀國馀魂流汨羅。 忠骨大夫憂國志,清心賢者對庭歌。 千秋辭賦后人說,詩頌三閭掀浪波。 和玉平師兄《端午吊屈原》 文/韓耀 暮靄空能鎖汩羅,先賢正氣憾江波。 文才傳世尊詩祖,節(jié)操歷朝仰圣模。 三閭清明除弊政,懷王昏暗妒才多。 屈公今應銷惆悵,聽取中華起浩歌。 依韻玉平師兄《端午吊屈原》 賢士清明美譽多,頻揮彩筆舞婆娑。 縱觀歷史驚心魄,遍布傷痕哀汩羅。 放眼星河無怪跡,浮生洞達有磋砣。 榴花亦解人間恨,歲歲端陽帶血波。 依韻和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雁森 端午悲思特別多,錦箋蘸血眼婆娑。 紫簫咽噎鳴離恨,香粽芳幽寄汨羅。 醉楫龍舟心苦澀,夢吟橘頌淚滂沱。 詩風辭韻流千古,求索天河踏碧波。 步韻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武建東 不盡情懷所得多,美人香草兩婆娑。 覓詩有處流清韻,報國無門投汨羅。 萬古瀟湘空寂寞,千秋歲月一蹉跎。 騷魂昔日奔騰句,翻作至今新綠波。 和答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騷魂已逝兩千年,五日重嘗角黍鮮。 爭渡歌中雷鼓急,劃揪聲里浪花延。 于今不失美人韻,自古長留香草篇。 萬頃投身悲故國,碧波依舊蕩龍船。 再答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楚鄉(xiāng)遺俗競龍舟,鳴鼓聲中逐碧流。 悲嘆冤魂終作古,浪傳騷體任消憂。 每逢重五粽香溢,更惜當時吟興稠。 何處相尋獨醒處,汨羅江上復悠悠。 三答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沉死汨羅何處逢?騷魂有寄獨從容。 楚臣千古戀家國,詩意滿腔成雅宗。 繡口流香因解粽,輕舟競渡似游龍。 并非都是先賢事,欲效孤忠報九重。 四答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風物依然荊楚鄉(xiāng),兩千年史那堪忘。 憂懷屈子無從寄,浪漫篇章亦自傷。 直到飄搖獨遺恨,平添寸斷是衷腸。 自沉于水何悲壯,長使英雄淚滿裳。 和答玉平師兄《端午節(jié)懷屈原》有感并寄福林、玉平二師兄 格調(diào)雅深知不同,只緣立意各成風。 復吟端午老詩里,五和書窗新月中。 已逝青春多酒夢,即將白發(fā)共詩翁。 奈何有句人千里,弟欲寄懷兄更雄。 再步師兄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韻 畢竟當時遺恨多,壯懷無那自摩娑。 酒澆思夢刨魚腹,詩贈冤魂投汨羅。 以往狂歌多自在,向來興會共磨跎。 不撓屈子流傳久,從此心生萬丈波。 次韻玉平君端午弔屈 文/張貽璉 汨水千秋抱憾多,艾蒲酬節(jié)郁婆娑。 未將冤魄洗清凈,致使斕斑遭網(wǎng)羅。 舍命忠君緣幻想,拋錢役鬼自蹉跎。 湘靈鼓瑟馮夷舞,融入潮頭疊疊波。 依韻和趙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陳港賢 上蒼五月淚滂沱,忍看人間濁浪多。 幾代忠貞家國璧,千秋悲愴汩羅河。 離騷不見臣清醒,天問豈聞君放歌。 一曲懷沙空震憾,孔方依舊是哥哥。 依韻趙玉平《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王龍生 綠水青山恁是多,風臨溪澗柳婆娑。 龍舟競賽劃輕槳,米粽沉江祭汨羅。 天問聲聲嘆國恥,招魂字字淚滂沱。 九歌憂憤傳千古,唯有離騷逐逝波。 步韻和玉平兄《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詹強 出國謀生三十多,龍舟難見淚婆娑。 忠臣刻恨留幽夢,游子含情寄汨羅。 一部離騷韻遙遠,千年華夏步蹉跎。 祖?zhèn)髯杂行埸S酒,防腐驅(qū)魔推綠波。 端午(步韻玉平老師) 文/潄玉 沉水香銷抱恨多,荊江楚柳自婆娑。 遺芳九畹啼湘竹,彤史千篇話汨羅。 夜黑芝蘭憑蹂躪,巢空稼穡任蹉跎。 怕聞屈子歌山鬼,愁入洞庭第幾波。 依玉平師兄韻吊屈原 文/傅祖民 重五將臨風雨多,青蒲香草淚婆娑。 離騷壯曲明貞節(jié),天問悲聲泣汨羅。 正氣凜然引知己,高標欽敬莫嗟跎。 緬懷屈子遙憑吊,觴酹楚魂千頃波。 次韻和趙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趙莉勤 碧艾昌蒲處處多,浴蘭曲糵醉婆娑。 九章哀郢悲荊楚,天問昆侖吊汨羅。 何處招魂香草地,當年呵壁怪石砣。 楚江遙祭賢忠烈,舟楫成詩斡韻波。 戊戌端陽懷屈子步韻趙玉平老師 文/無解 再讀離騷憤慨多,菖蒲艾葉淚婆娑。 忠君有道含余恨,報國無門墜汨羅。 當惜江山存迤邐,難留日月嘆蹉跎。 滿朝皆醉唯卿醒,寧作清流伴碧波。 和趙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吊屈原》 文/宋力 每逢仲夏思忠骨,九域紛紛憶屈公。 楚粽投江千載念,龍舟競水萬年風。 常懷賢士捐軀死,但恨奸臣惑主隆。 蕭艾秋風枯萎盡,高山翠柏郁蔥蔥。 步趙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原玉 文/石友明 每到端陽祭吊多,緬懷三閭淚婆娑。 心關國運推山石,世有離騷恨汨羅。 仰古賢情懷浪漫,嗟紈绔歲月蹉跎。 吳頭楚尾聞鼙鼓,競發(fā)龍舟射碧波。 次韻和趙玉平師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王峰 自古忠臣進諫多,小人得勢舞婆娑。 離騷悲憤留遺恨,絕命問天投汨羅。 留下楚辭深厚愛,誰知華夏步蹉跎。 神州終有英雄出,打虎拍蠅興巨波。 依韻趙玉平老師巜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伍乃博 端午追思祭奠多,節(jié)操碧血醉婆娑。 離騷倡義成傳唱,天問遺冤涅汨羅。 忠侫由來分涇渭,毀譽自此化蹉跎。 一揮清袖了無影,浩浩人間踏浪波。 依韻趙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傅瑜 暑月秭歸風雨多,仰天一問淚婆娑。 菖蒲倒掛思平子,米粽沉江祭汨羅。 堪嘆懷襄危社稷,忍教歲月枉蹉跎。 長江滾滾東流去,義憤難平萬劫波。 注:平子,屈原名平字原。懷襄,系指楚國懷王襄王。 步韻趙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馮慶亮 楚地從來名士多,梅枝竹影自婆娑。 感時常恨遇昏主,持節(jié)不移投汨羅。 蘭芷辛荑應自許,九歌天問莫蹉跎。 忠魂雖伴懷沙去,長使騷人吊逝波。 步韻趙玉平先生《端午懷屈原》 文/高之廣 艾碧榴紅知幾多,詩花詞朵舞婆娑。 千秋忠烈贏端午,一襲青衫祭汩羅。 圓夢今朝生感喟,問天華歲不蹉跎。 騷魂驚望吟旌展,與唱龍舟醒世波。 步韻趙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劉書林 每憶前賢感慨多,菖蒲艾草舞婆娑。 一江淚水哀忠骨,百代龍人祭汨羅。 可恨昏君憑做樂,惋惜騷客現(xiàn)蹉跎。 中華又到舟楫賽,鑼鼓催征劃浩波。 端午感懷,步趙玉平先生韻 文/葉鵬飛 端午詩人思更多,且將文字舞婆娑。 湘君早已離中土,山鬼何須認汨羅。 不識離騷留感嘆,哪知香草慰蹉跎。 楚江瀟水埋天問,自愛龍舟搶錦波。 步趙玉平師兄《端午感懷》 文/葉愛蓮 重五時逢苦雨多,湘江挽柳淚婆娑。 一腔悲憤凌霄漢,滿腹經(jīng)綸付汩羅。 凄涼文思甘放蕩,雍容氣度豈蹉跎。 含情荊楚埋忠骨,化作清泉共碧波。 端午節(jié)懷屈原,步韻趙玉平老師 文/李華 五月端陽習俗多,龍舟競渡淚婆娑。 離騷留世纏墨客,夢影懷沙痛汨羅。 艾草粽香連落魄,湘江荻葉竟蹉跎。 前人報國孤忠處,兩袖清風化白波。 戊戌端午有懷,步韻趙玉平先生 文/汪守先 一 抱石沉江憾恨多,千秋蒲艾淚婆娑。 大狐當?shù)罒o雄劍,倦鳥歸林有罻羅。 吐玉芝蘭頻蹈藉,懷憂文士正磨跎。 云稠雨暗煎湘楚,山鬼愁生百丈波。 二 幽客行藏哭笑多,迷天霧暗自婆娑。 愁邊抆淚懷前哲,夢里投詩弔汨羅。 雨打蟠胸頻砥礪,紙糊盛代苦蹉跎。 銜杯散髮長吟嘯,不見神州起大波。 注:罻(wèi)羅,捕鳥的網(wǎng)。屈原《九章惜誦》:“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span> 依韻和趙玉平老師《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陳港賢 上蒼五月淚滂沱,忍看人間濁浪多。 幾代忠貞家國璧,孤身悲愴汩羅河。 離騷不見臣清醒,天問豈聞君放歌。 一曲懷沙空震憾,孔兄依舊誤群娥。 依韻答玉平君端午弔屈子 文/柳蕓 五月榴花紅勝火,乾坤莽蕩念蹉跎。 萬山待月聽湔雪,千水驚湍話汨羅。 角黍涵情思隕魄,龍舟競渡舞娑婆。 灑行詩祖屈平怨,歲月留聲洗劫波。 和趙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楊俊平 祭祀端陽寄韻多,香囊艾草影婆娑。 子規(guī)啼血經(jīng)年似,詩頌懷沙幾卷羅。 主睿何容臣佞幸,風清豈許日蹉跎, 無如浩唱強國夢,萬艦齊發(fā)蕩潏波。 依韻和玉平先生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張柏年 又到端陽遺恨多,為懷屈子淚婆娑。 龍舟載意流清韻,楚粽牽心寄汨羅。 嘆得一聲情未了,思來萬古夢蹉跎。 詩吟不盡朝天問,求索還須逐浪波。 步韻趙玉平師兄《端午節(jié)懷屈原》 文/姜超英 自古良臣抱恨多,離騷一曲淚婆娑。 懷沙絕筆詮忠骨,天問奇文祭汨羅。 奸佞讒言遭國破,賢才進諫遠蹉跎。 千年湘水龍舟競,角黍留香華夏波。
第二卷 端午節(jié)特集 祭屈原 文/李紅彬 端午年年祭屈原,汨羅江水挽歌喧。 奇才一代千般嘆,浩氣超然萬古存。 端午祭屈原 文/李紅彬 汩羅江水流,憑望憶難休。 揮筆朝天問,吹笙化月愁。 懷沙長嘆志,橘頌獨存留。 投粽祭詩祖,廉風振九州。 端午節(jié)懷屈原(新韻) 文/汪繼橋 蒲艾懸門角黍香,龍舟競渡又端陽。 涵閘河畔人聲沸,屈子祠中詩韻長。 獨效孤忠空飲恨,癡情浩氣永流芳。 英魂垂范后昆志,追夢揚帆華廈強。 端午競舟思屈原(新韻) 文/汪繼橋 重五競舟興未央,招魂屈子悼國殤。 懷沙絕筆沉石恨,一卷離騷萬載光。 雙排短槳浪飛揚,望遠思屈云海茫。 諫士文心千古頌,魂飛夢繞汩羅江。 端午有吟 文/吳蘭卿 離騷一曲詠千年,昆裔癡迷世代傳。 漫道屈公含恨去,懷沙自有后來賢。 端午 文/吳蘭卿 年年端午靈均祭,萬木蔥蘢百卉香。 粽露尖尖雙髻鬢,艾依窄窄獨門墻。 龍船競賽爭馳快,岸客呼聲叫喊狂。 不見離騷詩主在,兮風兮雅永推揚。 游三閭大夫祠感懷 文/王峰 痛哀國難發(fā)悲吟,血寫離騷淚雨淋。 三閭大夫神不滅,九章字句意涵深。 國王令尹已成古,屈子楚辭傳至今。 法定假期端午節(jié),忠魂永活在民心。 端午祭 文/王龍生 又臨端午箬棕香,近祭胥門遠汩湘。 屈子懷才投弱水,伍員挖眼掛城墻。 忠魂柳下橫眉指,烈士昂頭怒目張。 百姓國家齊饗奠,留芳千古美名揚。 端午懷屈原 文/趙英杭 虛空一問兩千年,肝膽高標日月懸。 溘死流亡三極渺,顧難圖后九思牽。 哲王不寤徒傷感,岐路回車敢息肩。 澤畔行吟長抱恨,繽紛變易亦潸然。 端午悼屈原(兩首) 文/周瑞金 一 眾醉何堪爾獨醒,江邊湖畔寄忠貞。 王心不悟臣心苦,汨水千秋瀉恨因。 二 汨羅河上悼靈均,哀盡江南傷客人。 一賦離騷千古恨,三吟芳草萬般珍。 家安國泰興民族,城固軍強懾鬼神。 極目城鄉(xiāng)皆盛況,詩壇崛起繼斯仁。 過端陽 文/武建東 年年有佳節(jié),復又到端陽。 角粽緣屈子,離騷因楚鄉(xiāng)。 美人與香草,酒夢共詩腸。 何處尋閑趣,當時喜野觴。 人間好傳統(tǒng),天下正弘揚。 雖未龍舟賽,卻多云錦章。 異同于塞上,別樣自西涼。 節(jié)不分老少,每過都激昂。 浣溪沙·端午節(jié)二首 文/王沁慧 一 密葉云絲繞果長,飛花山色繡衣裳。門前插艾粽飄香。 黍角玲瓏情繾綣,龍舟浩蕩意文章。屈原河上祭陰陽。 二 艾葉青青插萬家,蘭香淡淡迎千花。摘桃剝豆扯枝丫。 游子歸來知勁節(jié),高堂好句送新霞。斟杯敬酒滿庭誇。 臨江仙·端午抒懷 文/高文 又是一年新艾舞,離騷韻送空靈。九歌深切唱光明。浪濤流百世,風勁促前行。 氣宇軒昂新時代,中華追夢長虹。誰持彩練??镇v?翼揚天問遠,萬里起鯤鵬。 端午時節(jié)祭屈子 文/王德祿 汨羅淚 汨羅五月夢徘徊,屈子緣何魂不來? 香粽投江為圣士,艾蒿懸戶絕妖災。 有歸天問沉沙恨,無俗離騷大浪摧。 競渡龍舟分碧水,誰于端午奉新醅。 端午 粽香難卻忠魂恨,艾草安知屈子冤。 龍舞逐波端午日,淚飛江水訴千言。 滿江紅·屈子吟 端午時分,汨羅畔,悲風恨雨。屈子淚。九歌天問,山河無語。六十二年思怨曲,縱身玉碎神人訴。雋《離騷》,看墨韻情殤,鸞鳳舞。 家國難,龍舟渡,君臣患,江濤怒。恨幾多奸佞,疆裂君誤。漢水蒼茫歸路阻,巴山遙遠長川布。嘆烈士,竟少力回天,飛流賦。 臨江仙·屈原 恨恨楚江凄慘淚,忠魂何日回歸?年年端午粽香飛,艾蒿庭院掛,龍舞浪中追。 一躍水中成玉碎,誰知含恨心扉?楚辭一部萬年垂,《離騷》方問卷,世上幾輪回。 鷓鴣天·端午祭屈原 文/趙玉平 汨水龍舟競渡時,菖蒲艾草寄情思。 離騷賦就驚人句,天問吟成頌楚辭。 懷偉岸,憶崔嵬。懷沙抱恨正威儀。 瀟湘傲骨千秋在,一代詩宗萬世師。 題屈原(聯(lián)) 文/李艷霞 太白少陵何足論之,孤忠傷去國,浪漫駕龍車,溯源子是詩騷鼻祖; 醉醒清濁唯在擇耳,抱石投江流,紉蘭遠蕭艾,啟后魂為華夏脊梁。 題屈原 文/李艷霞 幾回雪涕淚沾巾,楚客不堪遙望頻。 蘭芷含愁傷去國,煙云布障阻歸人。 難為濁世從流俗,叵奈家山屬暴秦。 悲莫悲兮汨羅水,招魂亙古大江濱。 浪淘沙·題屈原 文/李艷霞 煙雨楚江頭,蘭芷含愁,美人如隔下簾鉤。別是春來春復去,難話綢繆。 鼓枻去漁舟,醒醉何求?最難本色不隨流。誰解孤忠魂一片,亙古悠悠。 端午吟二首 文/丁書升 一 每逢端午祭忠賢,離騷九歌千古傳。 屈原飲恨投汨羅,江水滔天又一年。 二 又聞端午粽米香,汨羅江水思念長。 重五國設法定日,愛國詩風華夏揚。 注:重五系指農(nóng)歷五月初五。 南京第十一屆雞鳴端午詩會 文/吳蘭卿 六月江花漾碧漣,雞鳴寺外詠聲旋。 金陵一貫文為首,騷客從來德在先。 慨慨動容華夏夢,洋洋盈耳凱歌篇。 誰還盛世吟陳調(diào),自有新詞越古賢。 端午節(jié)感懷 文/李友華 青春年少去當兵,思念家鄉(xiāng)粽葉情。 欣看湖舟千楫賽,且望錦標一心贏。 從軍歲歲添銀發(fā),入警時時保國平; 祈愿崦嵫而莫迫,恐惶鵜鴂已先鳴。 纏粽 文/柳蕓 彩線輕纏意蘊長,倏忽塊壘堵胸膛。 亂絲拋向青蒼去,秉筆尤由話國殤。 菩薩蠻·武昌行吟閣瞻屈子像 文/柳蕓 東湖西岸煙波碧,四圍秀水濤聲急。斑竹淚瀟瀟,掃弦驅(qū)魍魈。 清癯飄逸魄,翹首呼天嘖!千古一豐標,九歌舒九霄。 午日節(jié)抒懷 文/楊俊平 何日龍旗遍域插,朝朝暮暮眼巴巴。 行吟屈子離騷賦,不惦長沙惦四沙。 注:四沙指南海西、南、中、東諸沙群島。 端午祭詩魂 文/雁森 其一 龍舟汨水尋仙跡,香粽多情繞楚湘。 恍見詩魂攜鶴去,再吟天問斷肝腸。 其二 荊湘靈毓藏詩骨,汨水多情葬楚魂。 千古離騷成絕唱,懷沙太息淚傾盆。 其三 求真探索關山險,遭貶猶思報國恩。 痛失荊湘心瀝血,惟祈汨水濯清魂。 端午祭詩魂(中華新韻) 文/雁森 粽香何日醉龍門,汨水端陽祭楚魂。 殉道凌波驚亂世,問天求索喚昏君。 寧拋碧血濡青史,莫使丹心染垢塵。 辭韻詩風流千古,忠肝義膽照蟾輪。 端午有感 文/楊學軍 殘陽一抹漫江東,浪里龍舟祭屈翁。 渴飲詩泉心不老,千年天問續(xù)時中。 端午有吟 文/周恒旗 于江揮手握蟬嗡,再以蒹葭與粽融。 舉目龍舟揚雪白,凌波漢子舞旗紅。 狂風陣陣驚星斗,大鼓通通駭鬼雄。 此刻吟詩思屈賦,心情不與四時同。 憶端陽 文/武建東 端陽之日憶端陽,與共忠魂寄寸腸。 吟興濃時憐楚客,汨羅深處怨懷王。 郢歌莫負于千古,奉祭原來在五涼。 幾許楚騷緣去國,曾經(jīng)悲淚灑沅湘。 端午有吟 文/石友明 年年午節(jié)賽龍舟,擊鼓摧鐃破浪搜。 遍有菖蒲當戶插,窮將粽子汨羅投。 離騷天問滿腔恨,楚舞吳歌到處羞。 信是穹蒼憐浩魄,也教弦月下銀鉤! 門前風景雨來佳 總 顧 問:藍 天 主 編:高福林 責任編輯:王亞梅 |
|
來自: WENxinHANmo > 《百卉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