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骨干頭條號(hào)原創(chuàng)——王強(qiáng)梳理并文 梅瓶的造型總體而言,大概在北宋時(shí)期基本定型,但北宋,包括南宋傳下來的梅瓶實(shí)物卻不多,經(jīng)得住考驗(yàn),有明確出土信息的作品更少。 而這其中地方窯口又占去很大一部分,還有就是磁州窯窯系的梅瓶傳世實(shí)物也不算少,當(dāng)然,這些都是相對(duì)而言的,并非絕對(duì)。 比之于遼金大量的鳳首壺、雞首壺、皮囊壺傳世作品,宋代梅瓶可謂少之又少。同樣,即使到了元代,梅瓶的數(shù)量在陶瓷作品中也算數(shù)量稀少的。 而這其中,除卻王侯將相墓出土的一些珍惜的元青花梅瓶外,龍泉窯、鈞窯、定窯等都極少有梅瓶作品傳世。不知道是因?yàn)槊菲扛叽蟛灰妆4孢€是因?yàn)槭裁丛?,總之,梳理歷代梅瓶的資料的時(shí)候,總感覺明代之前的梅瓶比較少。 就造型而論,宋遼金時(shí)期的梅瓶,不只有修長(zhǎng)一路的,還有矮梅瓶以及一些有類玉壺春瓶的造型,但到了明代以后,幾乎都是頎長(zhǎng)一路的梅瓶了。梅瓶中帶蓋的作品,似乎身段更高一些,工藝也更精湛一些,但傳世極少。就瓶口的大小而論,早期梅瓶有的口兒比較大,有的還類似盤口,到了明代之后幾乎樣式越來越少了。宋代梅瓶除了地方窯口,如磁州窯、吉州窯外,梅瓶多素或暗花,到了明代以后則幾乎就是青花的天下了。 北宋景德鎮(zhèn)窯系青白釉劃花梅瓶,高23,泰州博 北宋定窯醬釉梅瓶,高23.3,江蘇鎮(zhèn)江北宋熙寧四年章岷墓出土 北宋磁州窯白底黑花矮梅瓶,河北磁縣出土 北宋青白釉梅瓶,高36.7,景德鎮(zhèn)窯或繁昌窯,鎮(zhèn)江博. 北宋定窯白釉,高29,江陰博 北宋黑釉梅瓶,連云港博,高21.5. 北宋定窯醬釉梅瓶,高22.7,金壇出土 南宋青白釉刻花帶蓋梅瓶,四川遂寧出土 南宋吉州窯黑底蓮花梅瓶,高28.8,巣縣出土 南宋吉州窯米黃釉褐彩劃刻卷草紋梅瓶,高34.8,南博 宋醬釉雀翎紋梅瓶,高21.5,銅陵出土 宋金定窯白釉刻花梅瓶?,高37.1,南京中山陵附近出土,腹飾纏枝花卉,下部飾蕉葉紋,故宮 遼代瓦窯青白釉梅瓶,遼寧凌源出土 金代磁州窯白底黑花纏枝牡丹梅瓶,河北獻(xiàn)縣出土 金代磁州窯白底黑花牡丹蘆雁梅瓶,河北獻(xiàn)縣出土. 金代磁州窯白底黑花牡丹紋梅瓶,河北獻(xiàn)縣出土 元代白釉醬彩梅瓶,遼寧綏中出土 元代鈞窯梅瓶,河北樂庭出土 元代白釉梅瓶,北京海淀出土 元代青花海水龍紋八棱梅瓶,保定出土,46厘米 元代青花海水龍紋八棱梅瓶,保定出土,51厘米 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41,正統(tǒng)四年沐晟墓出土 元代青花云龍紋梅瓶,高39.8,句容博 元代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高44.1,南京沐英墓出土 元明景德鎮(zhèn)窯白釉梅瓶,高42.2,南京洪武十二年吳禎墓出土 元明青釉刻花纏枝蓮梅瓶,高20.5,鳳陽(yáng)出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