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長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的慢性食欲障礙性疾病,是兒科的常見病,病程一般為2個月以上。該病可發(fā)于任何年齡,以1-6歲為多見,個別可延到學齡期。于夏季暑濕當令,脾為濕困之時,常使癥狀加重。本病屬于中醫(yī)學“惡食”、“傷食”、“食積”、“痰滯”等范疇。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小兒厭食癥與小兒胃平滑肌發(fā)育尚未完善、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有關(guān)。 中醫(yī)學認為,厭食可由飲食不節(jié)、先天不足、多病久病、暑濕熏蒸、環(huán)境精神因素影響等多種原因引起。 其中,主要原因是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家長過于溺愛子女,使其任意過食生冷、肥甘厚味等,飲食不節(jié),偏食多食,饑飽不均,久而久之,損傷脾胃,導致脾運胃納功能失調(diào)。 然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食不消,脾胃不和,則水谷精微不得四布以滋養(yǎng)全身,進而出現(xiàn)見食不貪、肌肉消瘦、面色不榮等癥。 患病日久,可致患兒身體瘦弱,正氣不足,易感受各種病邪,變生疳證、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嚴重者甚至影響生長發(fā)育。 厭食癥也有其診斷標準,西醫(yī)一般認為,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食欲降低、食量減少持續(xù)2周以上,伴有腹脹或腹痛、惡心、嘔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結(jié)、味酸臭,并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精神因素及藥物性因素的影響,診斷為小兒厭食癥;中醫(yī)診斷標準包括:長期食欲不振,而無其他疾病者;面色少華,形體消瘦,但精神尚好,無腹膨?。挥形桂B(yǎng)不當史,如進食無定時定量、過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小兒厭食癥治療包括湯藥、針刺、捏脊等方法?! ?/p> 1、湯藥論治 ①脾失健運型:嬰幼兒多見。癥見食欲不振,甚則厭惡進食,食少無味,或食物含蓄口中,久則泛惡欲吐。多食或強迫進食可見脘腹飽脹,形體略瘦,面色少華,精神尚好,舌苔薄白或薄膩,指紋淡紫。治宜健脾開胃,調(diào)和氣機。方用異功散加減:陳皮、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大腹皮、黃芪等。伴便秘者加厚樸、萊菔子;伴嘔惡者加丁香、百合、姜半夏、砂仁?! 、谄⑽笟馓撔停河變杭皩W齡前期兒童多見。食欲不振,不主動進食,少食懶言,面色萎黃,精神萎靡,大便溏薄,夾不消化食物殘渣,舌淡苔薄白,脈細。治宜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味:黨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山藥、白扁豆、蓮子肉、砂仁、薏仁、桔梗、焦三仙、雞內(nèi)金等。 ③脾胃陰虛:多見于學齡前期患兒。唇紅口干,不欲進食,食少飲多,面色欠華,夜煩少寐急躁,皮膚失潤,大便偏干,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shù)。治宜益氣養(yǎng)陰,開胃助食。方用沙參麥門冬湯加減: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白扁豆、天花粉、桑葉、烏梅、生甘草、山藥等。伴多汗者加煅龍牡、麻黃根、浮小麥;五心煩熱、夜臥不寧者加胡黃連、地骨皮、龍齒、牡蠣。 ④肝旺脾虛型:多見于學齡期少兒。厭食或拒食,性格急躁易怒,好動多啼,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凈,脈細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白芍、川芎、陳皮、炒枳殼、炙甘草、制香附、生麥芽、雞內(nèi)金等。脘脹噯氣加砂仁、白豆蔻、青皮、佛手;苔膩惡心加陳皮、竹茹、姜半夏;大便不暢加大腹皮、火麻仁、炒萊菔子;夜寐不寧加茯神、柏子仁、燈芯草。 ⑤氣血虛弱型:多見于幼兒?;純好嫔n白,形體消瘦,不思進食,語聲低怯,毛發(fā)黃稀,大便溏稀或便秘。舌淡白嫩體小,苔少或無苔,脈細弱。治宜補益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熟地、當歸、川芎、白芍、黨參、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砂仁、陳皮、白扁豆。 2、針刺治療 主要是針刺四縫穴。通過針刺人體的特定穴位,可引起血漿胃動素顯著持續(xù)釋放。針刺四縫穴對消化道運動、分泌及消化吸收功能均具有重要的調(diào)整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胃腸運動功能失調(diào),對治療厭食癥有確切療效。 3、捏脊療法 捏脊通過按摩脊背腧穴,振奮陽氣助脾運,從而調(diào)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luò),培元氣,且安全有效,消除患兒服藥的痛苦,具有簡便、實用、不良反應(yīng)少的特點。 操作如下: 調(diào)節(jié)好室溫,患兒脫去或松開上衣,暴露整個背部,取俯臥位或半俯臥位,使背部平坦松弛。捏脊部位為脊背正中線。 首先在小兒背部由上而下輕輕按揉,使肌肉放松,而后從骶尾部長強穴開始,雙手拇指指腹與食、中指指腹對合,夾持肌膚,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同時用力提起皮膚,食、中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行,由下而上,連續(xù)挾提肌膚,一直捏到項枕部( 一般至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 ,如此反復3次,在第4次和第5次時,每捏3次用力將肌膚向上提1次,手法要輕柔、和緩、靈活、自然,雙手用力均勻一致,前進速度和頻率不宜過快。 最后用拇指分別按揉兩側(cè)的胃俞、脾俞、肝俞、腎俞各10次,完成后穿上衣服即可。 厭食癥預防很關(guān)鍵,首先要膳食合理。食品營養(yǎng)搭配科學多元化。盡量做到色香味俱佳,飯前控制零食,飲食有節(jié)制。其次要引導孩子進食興趣。通過講故事、打比喻帶給孩子飲食樂趣,并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和營養(yǎng)價值。第三,對于長期厭食、食欲不佳、微量元素缺乏者,可酌情補充鋅、鈣、鐵制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