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文藝作品借助形象傳達出的意蘊和境界。 意境是作家強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動的客觀事物(境)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詩歌講究意境;散文吸收詩歌精髓,因而也講究意境,兩者有相同之處。 意境交融的幾種方式: (1)移情入景。作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先有所感,然后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他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中。如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p> (2)觸景生情。作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接觸外在事物而有所悟,生發(fā)情感,予以表現(xiàn)。如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閑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p> 用情景構(gòu)成意境的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 (1)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時巴山夜雨?!?/p> (2)以情為主,真切感人。如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p> (3)以景為主,寓情于景。如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意境又分為“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1)有我之境:意境中的主觀感情色彩鮮明強烈,一般較易于識別。如馮延巳的《鵲踏枝》“淚眼問花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倍鸥Α洞和贰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p> (2)無我之境:把主觀感情完全融匯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李白《獨坐敬亭山》“閑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最簡單的意境中的情景關(guān)系可分為兩種: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常見意境鑒賞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我們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主要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例二:(2004年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陰。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字。請從三、四兩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果營造意境的。 答: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是“涼”?!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