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龍士(1889-1990),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杰出的書畫藝術(shù)家和美術(shù)教育家,一代畫蘭大家,被后人尊稱為“安徽八老”。原名品一,字翰云,齋名墨趣齋、堂號百壽堂。 畫畫于這位老先生,從來都只是出于本心的熱愛,一點也不在意名氣,毫無架子,小孩子說:“爺爺你給我畫張畫吧!”他也應(yīng)下來,認(rèn)認(rèn)真真給人畫好,然后送出門。跟小兒輩說:“人待我以禮,我更當(dāng)待人以禮”。盛名在外,他被公推當(dāng)美協(xié)名譽主席,大家都要他到主席臺上坐,他不坐,非?;倘?,“畫畫就畫畫唄,還弄了個主席干啥!” 蕭龍士 松禽圖 蕭龍士畫風(fēng)儒雅酣暢、質(zhì)樸淳厚、沉雄老辣,他嘗題“握筆應(yīng)書民心愿,凝神當(dāng)思國前程”的書作以表達其情懷。 一代巨匠吳昌碩、齊白石、劉海粟、林鳳眠、潘天壽、李可染、傅抱石、李苦禪、林散之、賴少奇、黃胄、黃永玉、馮其庸諸先生對蕭龍士畫品人品多有贊譽,誠如劉海粟先生所言“比其人其畫,為花中蘭蕙,有古君子之風(fēng),令人肅然起敬。” 李苦禪、蕭龍士合作 荷花 蕭龍士早年家境殷實,卻“敗落”在他手上,因為把錢都拿去低調(diào)地做善事了,但他做慈善不想讓人感恩戴德,他說,做善事欲人知,則本心就存了不善,有一年大饑荒,他請了許多饑民幫他家蓋房子,每人每日可得幾碗“糊豆”裹腹,每天要按他的進度來做活,做快了他還不高興,后來墻都筑好了,就差上梁,他居然要停工,眾人計日得酬,每人可得二斗高梁。 蕭龍士 叢蘭 家人不解,好好的怎么又不蓋了?原來他是想接濟饑民,又怕這種形式不好,“無故推恩于人,益增人不安?!本陀昧松w屋子的方式,計日得酬,現(xiàn)在春荒過了,二斗高粱也足夠接上夏糧,房子本來就充足,也就不必蓋了,對比起今人的高調(diào)慈善,這個故事聽來,又是另一番滋味。 蕭龍士 荷花 蕭龍士 蘭花 蕭龍士 蘭竹 蕭龍士 四君子圖 蕭龍士 墨荷 蕭龍士 墨蘭 蕭龍士 枇杷立軸 蕭龍士 亭亭玉立 蕭龍士 香飄四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