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大部分人都會生氣。 生氣的危害不容小視。據(jù)說每生一次氣,身體會分泌大量的毒素,三天都沒辦法排除干凈,這些毒素會侵蝕人的身心,促進(jìn)衰老和病患的出現(xiàn)。 總之,生氣有極大危害。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一點(diǎn),生氣后也常常會懊悔不已,但彼時彼刻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嗔心。 有沒有辦法可以讓人不起嗔心、不生氣呢? 賢書法師開示說,首先需要內(nèi)心平靜,這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這不是我們聽多了的心靈雞湯那樣簡單說說就可以了。這需要訓(xùn)練。寺廟可以提供這樣的訓(xùn)練。寺廟以清靜的僧團(tuán)為核心,就像平靜的大海,周圍也有很多居士,在這樣的場合,很容易把人引向平靜。 大家平時可以到寺廟做一些義工承擔(dān),這樣內(nèi)心也越來越平靜。你看我們寺廟,大型活動三四千人,一個警察都不需要;下山就不一樣,三四十人吃飯,對面說話就聽不見了。 有居士問法師說,只要一看到狗就想到可能會被狗咬,然后得狂犬病很害怕,怎么辦? 賢書法師開示說,你可以到廟里祈求,最好不要遇到狗咬我。但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一生中一定會被狗咬,一定會遇到狂犬病。我們即便不會得狂犬病,也一定會得其他的病,生老病死每個人都逃不掉。 所以,佛陀讓我們慢慢放下對自我的保護(hù),放下對害怕、死亡的執(zhí)著。我們之所以怕黑,是因為黑暗中的無知而恐懼。如果我們放下對自我的保護(hù),沒有恐懼,也就沒有害怕。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終究都會發(fā)生,所以可以很坦然。這樣不是消極軟弱,而是真正的堅強(qiáng);如果你的字典里面沒有孤獨(dú),不索取關(guān)懷,不要求別人理解自己,你就不會害怕、恐懼或者煩惱。 有居士說害怕自己重病,倒也并不是怕死,而是怕父母傷心。 法師開示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自我保護(hù),你說你想到你父母,那你有沒有想過我父母?人的自我保護(hù)是以自我為中心建立了一個世界,對這個世界進(jìn)行保護(hù),核心是自我,外圍是父母、再外圍是朋友、老鄉(xiāng)。如果咱倆不認(rèn)識。你不會想到我父母傷心。如果認(rèn)識,只是想一下;如果是好朋友,甚至有血緣關(guān)系,那么悲傷就越大。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打破以自我為中心建構(gòu)的這個世界,而是去思考世界的本質(zhì)。 有居士說,自己特別膽小,不敢去做臨終助念,甚至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睡覺也常常會胡思亂想。 法師開示說,我們之所以恐懼,無明,是因為對真相不了解。怕鬼,如果有鬼,不可怕,人心比鬼心要惡。誰被鬼打過,鬼罵你、中傷過?沒有吧!這都是人干的事,所以我們更怕人。(眾笑) 因此,我們平時要多學(xué)習(xí)正法,相信鬼不可怕。我們參加臨終關(guān)懷,為他助念,幫助他走完人生的這段路。怕什么呢?我們可以認(rèn)真追問一下,到底怕什么? 我給人助念,覺得是人生最安全的時刻,這個人一定不會跳起來和我吵架,不會給我臉色,不會罵我,我不用擔(dān)心會得罪他。我念的不好,活人比較難伺候,可能會投訴我;而為死者助念,他不會投訴我,不會說我壞話。所以,其實死人不但不害怕,甚至更安全。(眾笑) 我以前在臺上和大家交流也非常害怕,但出家后必須上來講法,師父逼著,否則就是一頓臭罵,其實我們是想保護(hù)自己。 佛教里面對死亡有著比較嚴(yán)厲的訓(xùn)練,佛陀會帶弟子去尸陀林(丟放尸體的地方)。是為了讓弟子對生命的真相有新的認(rèn)識。南傳一些修行人常常去墳地打坐,會坐一晚上。如果讓我去,雖然想去,但還是會恐懼而不敢去,不過白天可以常去轉(zhuǎn)一轉(zhuǎn)。(眾笑)。 有居士說自己平時喜歡看一些恐懼的影視作品,并且特別害怕老鼠怎么辦? 法師開示,修行人不要看一些血腥、暴力的東西,心像田地一樣要種好的莊稼。 有人怕茄子的把手,很正常。佛陀成道的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怕老鼠的階段。佛打坐,一條眼鏡蛇靠近佛陀,佛陀心跳加速,然后這條蛇跑到腿上,脖子上,又下來。但佛陀不為所動,勇敢面對,最后這條眼鏡蛇就走了。 有一個僧人怕當(dāng)家?guī)煟簿褪呛ε滤聫R領(lǐng)導(dǎo),害怕到影響到他修行的階段。有一次我和他說,你走到當(dāng)家?guī)熋媲?,把他的碗砸掉看看自己會不會七竅流血而死……他說會的(眾笑)。其實完全不會。 有居士問法師說,龍泉寺的修學(xué)體系如何?有沒有像五明佛學(xué)院那樣? 法師說,我作為一個小和尚,沒有資格妄加評論,但是只要佛講的法,藏傳的、漢傳的,南川的都是好法。我自己覺得在一個地方學(xué)習(xí)就應(yīng)該安住,你要在北大讀書就在北大,不要隨意切換到清華,你覺得呢? 有居士說,我想去西方極樂世界,但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存在怎么辦? 法師開示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比較糟糕的事情就是眼見為實,恰恰我們眼見的反而是不真實的。一個大象、一個蒼蠅,很難講,蚊子看到我是什么,可能不是人而是食物,它肯定沒有法師的觀念。狗看到我,這個生命會不會傷害我,他是不是一個危險的,值得討好的,需要搖搖尾巴呢,還是危險的,值得上去咬一口? 問題是,哪一個看到的是真實的呢?每一個看到的都不真實,因為眼不同。不能因為大象眼大,所以它就是對的,不同的眼看到的世界不同。所以眼見的不為實。我媽看我,我穿成什么樣都是兒子;仇人看我會心里說,這個人怎么還沒死…… 總之,我們應(yīng)該用心靈判斷這個世界,你的眼見真不是為實。 有居士說我借給一個認(rèn)識了很多年閨蜜很多錢,但她不還怎么辦? 佛教并不會告訴我們?nèi)绾我匚覀兊腻X,而是告訴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內(nèi)心如何沒有痛苦。這件事的結(jié)果有兩個,要回來,要不回來。無論是哪一種,我們內(nèi)心都不要痛苦。不痛苦的方法就是,一切發(fā)生的都是應(yīng)該發(fā)生的,你是善意借給他的,內(nèi)心就可以欣慰。如果能要回來挺好,要不回來也挺好。因為,我們整個的生命當(dāng)中,真的沒有特別復(fù)雜深奧,就是接受所有的背叛,接受人生的風(fēng)雨,這些一定都會發(fā)生,不接受怎么辦呢?你可以用法律手段起訴他,但要讓自己不痛苦,最多損失錢,至少不損失歡樂。 有居士說帶父母體檢,發(fā)現(xiàn)肺部癌變。但不敢告訴父母,而選擇逃避。 法師開示說,其實佛教不僅不能幫我們把錢要回來,也不能治病,佛教告訴我們的真理是我們一定得病,一定會死。認(rèn)識到生命的規(guī)律,認(rèn)識到生命的真相,接受、理解、從痛苦和恐懼中走出來,接受事實。一個出家人知道自己的病,他會喜悅,真理會在她的肺部開花。所以,不需要逃避、排斥、抗拒,只會造成新的痛苦。 法師開示說,佛教徒應(yīng)該坦然地接受它。陪伴、撫慰、臨終的老人。不能說違背真理的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凡夫的特點(diǎn)暴露無遺,貪生怕死。生命的煩惱,其實就是貪和嗔。不是死的時候才貪生怕死,而是活著的時候就不貪著。現(xiàn)在就看開了。如果一個人50年之后死,5個月太殘酷。但對于修行人,都無所謂了,反正都要死。死亡對他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壞事,而是一件平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