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共下轄17個地級市。其中,就信陽市和開封市這兩座地級市,其名字都是因為避皇帝名諱而改名。 一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特別是封建王朝下,避諱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就避諱這個詞語來說,意思就是對于古代皇帝、長輩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qū)懗觥?strong>其中,就避皇帝名諱來說,比如在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詔門聯(lián)中不許有五福臨門四字,為的是避諱順治帝福臨之名。在此基礎(chǔ)上,部分城市的名字,也因為和皇帝的名字有所重疊,從而出現(xiàn)了改名的情況。對于河南省的信陽市和開封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二 一方面,就信陽市來說,作為河南省地級市,信陽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早在春秋戰(zhàn)國這一歷史階段,楚國在信陽地區(qū)設(shè)置申縣、息縣、期思縣,是該地區(qū)設(shè)縣之始。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qū)屬九江郡。東漢時期,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浉河區(qū)。唐朝時期,信陽地區(qū)為申州、光州,下轄義陽縣等縣。公元976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之名諱,以“信”與“義”意思相近,所以宋朝就把義陽改為信陽。 三 目前,信陽市面積達18925平方公里,人口約為869.77萬人。對于信陽市來說,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另一方面,就開封市這座古都來說,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汴梁,位于河南省中東部,東與商丘相連,西與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xiāng)相望。開封作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四 最后,在開封的歷史上,先后有夏朝,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朝和金朝在此定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開封這個名字,開始于漢朝時期。早在公元前8世紀(jì),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zhèn)附近修筑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到了漢朝初期,因為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也就是“開封”這個名字的歷史由來。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