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于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歷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shè)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江西省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目前,江西轄境面積共16.69萬平方公里,總?cè)丝?500余萬。其中,就余干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一 首先,余干縣屬于江西省上饒市,在地理位置上,余干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與萬年縣接壤,西連南昌、進(jìn)賢縣,南與余江縣、東鄉(xiāng)縣毗鄰,北鄰鄱陽縣、都昌縣,所以號稱“八省通衢”之處。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余干縣一帶屬于揚(yáng)州之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地區(qū)先后屬于吳國、越國、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秦始皇在該地區(qū)置縣,以境處余水之干得名為余干縣。 二 由此,對于余干縣來說,建縣歷史以超2200年了,成為江西省建縣歷史最悠久的縣之一。到了西漢時期,該地區(qū)名余汗縣,屬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鎮(zhèn)。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該地區(qū)稱余汗縣,改屬鄱陽郡。公元589年,隋朝又改稱余干縣,屬饒州。唐朝時期,余懃字南澗,余干大慈南鄉(xiāng)(今余干古埠南塘村)人。彼時,余懃曾擔(dān)任唐朝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據(jù)《南塘余氏宗譜》載,天寶年間,杜甫曾來余干探望余懃,并一同游覽觀賞當(dāng)?shù)氐拿利愄飯@風(fēng)光。 三 最后,公元1296年,也即元朝時期,將余干縣升為余干州,屬饒州路。彼時,饒州路治所鄱陽縣,屬江浙行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將余干州改為余干縣,屬江西行省饒州府,饒州府治鄱陽縣(今江西省鄱陽縣)。清朝滅亡后,余干縣屬潯陽道。2000年10月,設(shè)立上饒市,余干縣屬上饒市管轄。目前,余干縣下轄27個鄉(xiāng)鎮(zhèn),面積達(dá)2330.77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08萬人。 文/情懷歷史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