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簡稱“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北省與河南省相對應(yīng),因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nèi)環(huán)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地處中原地區(qū),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止2016年,河北省下轄19個縣級市、96個縣。其中,就縣級三河市來說,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300年,坐落在北京和天津中間! 一 首先,對于縣級三河市,屬于河北省廊坊市,在地理位置上,三河市地處京、津交界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三河市區(qū)西距北京58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秦皇島208公里。除了優(yōu)越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三河市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三河市一帶屬于幽州之地。商朝和周朝時期,該地區(qū)依然屬幽州。春秋戰(zhàn)國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qū)屬于燕國。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三河市一帶屬漁陽郡。漁陽最早文字記載是在戰(zhàn)國時的燕國,在因其位于漁水(現(xiàn)白河)之陽,故稱之為漁陽。漁陽郡范圍歷代有變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區(qū)。劉邦建立西漢后,始置路縣(今三河市及其周邊地區(qū))。王莽在位時,改路縣為通路亭。劉秀建立東漢后,路縣改稱為潞縣。 三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三河市一帶屬于魏國的疆域。北魏時期,該地區(qū)屬幽州漁陽郡。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在位時,廢漁陽郡,改屬涿郡。公元619年,也即唐朝初期,置臨泃縣,分潞縣東部為臨泃縣(即三河縣前身),因瀕臨泃水而得名,隸屬于玄州。公元716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再分潞縣東部另建三河縣。隸屬于幽州。由此,對于三河縣來說,建縣歷史已經(jīng)超過1300年了。公元1153年,金國占據(jù)中原地區(qū)后,三河縣屬于大興府。 四 最后,元朝建立后,三河縣直隸中書省大都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三河縣屬北平府。公元1421年,明朝改北平府為順天府,三河屬順天府。清朝時期,三河縣屬順天府。清朝滅亡后,三河屬京兆地區(qū)。1958年,三河縣并入薊縣。1962年復(fù)置三河縣。1993年3月撤縣設(shè)市。對于三河這個地名,因地近洳河、鮑邱河、泃河三水故得名。截至2010年,縣級三河市面積達(dá)643平方公里,人口約為65.2萬人。 文/情懷歷史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