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麻桂各半湯【一般資料】女36歲,【現(xiàn)病史】惡寒發(fā)熱交替一星期,特別在中午時最重,但晚上也有這樣但沒中午重。熱時汗出,身酸痛半月余,咽中異物刺感[有慢性咽炎病史]人胖,無乏力,口苦渴,不嘔。食欲可,大便正常。小便火辣感也半月,舌有一層白沫,左脈輕取,寸浮尺沉,全脈緩。中取關(guān)盛有力。右也一樣。麻桂各半湯按原量一劑。此病在中午交戰(zhàn),我想:太陽??;欲解時。從已至未上,--可能吧。小青龍湯08年9月男20歲咳而痰多及引脅下痛三天余,舌苔稍厚而白,脈沉弦。即往有過:胸膜炎。癥狀和此次同住院一星期給予:小青龍按一兩5克算加桔梗15.用水2斤半,煮剩下1斤。一次三兩三。應(yīng)該是服兩劑愈。自己覺的:1.咳而痰多,脈弦,或有胸悶。用這個方效果好。2.但這里加桔??赡芤灿挟嬌咛碜阒樱?.這里表癥不明顯,也許最好用:苓甘姜辛五味湯。麻桂各半劑08年9月男33歲脈弦緩稍浮。乏力感數(shù)天。身不適。無口渴,大便通。來我這里弦是吃西藥一天未果,再輸液也不行。第三天才服這湯:桂枝25麻黃15生姜15芍藥15甘草15大棗4個破開,杏仁10克一劑。后來她老婆來買藥問起說:分兩碗喝就好了。還說:想不到中藥比西藥強哈哈。前面勸說:服中藥但都說打工人不方便當(dāng)然也不排除自己的私心做怪!附子理中湯08年9月女41歲五脈皆沉細,唯右寸還算不怎么沉,舌苔干凈,面黃白,身體一直較弱,腹瀉頭昏。三天。先是頭昏,乏力。流涕、給輸瓶液未果。見脈如此所以勸服中藥。附子15白術(shù)20黨參30干姜18炙甘草15兩劑。十多天后來來給她老公開點感冒藥,問起:服兩劑病愈雖然好了,但這病是不可以用:黃芪建中湯呢?張師創(chuàng)了:黃芪建中湯,小建中,理中湯,當(dāng)歸建中湯,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的用處,但應(yīng)該有所區(qū)別,不然不用這樣麻煩歸一方通殺就好了,所以雖然病愈,還是模糊。葛根湯08年10男33歲,脈浮數(shù),鼻干,軟顎起皰他說:天堂起皰身乏力微酸,微渴三天余,小便稍黃,大便通。無出汗。先用了兩天西藥,但還是有體溫及癥狀。給:葛根60麻黃24桂枝16炙草16生姜24大棗6個芍藥16一劑第二天回復(fù):精神好了,但軟顎處還是比較痛,勸再進藥,他說自己覺的好的差不多了,剩下一點點慢慢好,不行再來。此人生病都來這里看,以前他經(jīng)常出現(xiàn)'鼻干,軟顎起皰,大便干結(jié)難下,脈滑'這樣的癥狀,長的絡(luò)腮胡看起來很結(jié)實,說只有在你們這里打工就有這樣的癥狀,回老家就沒有。我一般都給西藥抗病毒抗菌素和成藥清熱。大概需要吃兩天而愈。前年有一回也出現(xiàn)同樣癥卻不效,大便難下的比較重,我給了一劑:小承氣湯。服后大概7個多月不見人。后來一問才說:自從服那劑后到現(xiàn)在都好,這次找你是:拉肚子。說:前段時間手指被機器截斷一直在休息。不知道吃了什么卻'腹瀉而脹'我一見人也比過去胖點了。所以給點:中西成藥合起吃點,不敢太溫了,雖然現(xiàn)在痛而瀉,但畢竟以前是'陽明體質(zhì)'.感受:1.人的體質(zhì)是可以變的,一直大便干卻破天荒'拉肚子'了??赡芎褪軅笕伺至烁淖兞艘部赡堋?.葛根湯里本是:四兩葛根三兩麻。在這里是故意加大葛根與麻黃的比例。是想他是陽明體質(zhì)按原比例可能:麻黃傷陰液了。所以加大葛根量,麻黃不變。麻黃加術(shù)湯。女42歲,工人,昨天早起'背痛,全身骨節(jié)疼痛,白天怕冷,一天,身體重,白天小便少,無口渴,唇紅,太陽穴處有點痛,左脈稍浮濡而緊。舌質(zhì)稍紅后白膩苔,臉色黃白,體肉不結(jié)實感。盆狀臉形。過去從沒這樣過。麻黃24桂枝18杏仁15炙甘草15蒼術(shù)20薏仁米30一劑。前幾天來看手臂問起:說服后就好了??上]問:有沒出汗,或其他喝藥后感覺等等。這樣會失去經(jīng)驗。感受:也許不要薏仁米30也行。感冒后正逢經(jīng)期。女,38歲,身痛而頭昏沉,時有寒熱不是明顯的交替,口稍苦,現(xiàn)正來月經(jīng)。兩手脈浮數(shù)。大便通,無口渴但手腳心微出汗。給麻桂各半湯后:無出汗但覺熱感;剩下右半邊身痛,特別是腿針扎樣。頭昏沉【不嚴重】。但熱無寒,小腹?jié)q痛每在月經(jīng)時也有口苦明顯,咽唇干,但喝的不多。無出汗。微嘔及上腹飽漲感。及乳房也有點漲。大小便無殊、脈象依然;浮數(shù)不弦。柴胡45黃芩15白勺15沙參20婁實20半夏20生姜15甘草15,服后方一劑分兩次服病愈,感受:先前給麻桂劑應(yīng)該是沒預(yù)測到快要變少陽證。其實已經(jīng)有現(xiàn)端倪只是自己沒經(jīng)驗。如脈數(shù),稍口苦,正來月經(jīng)。感冒后逢經(jīng)期女22歲,鼻塞,流涕,頭痛。體溫不高。脈象不沉。她自己也覺的沒什么大礙,就說隨便開點藥吃、結(jié)果第二天出現(xiàn)畏寒,兩手脈明顯變沉細,咳嗽。量體溫才35多點。細問才知道昨天來看時,正是月經(jīng)來第一天。此時我正要去喝喜酒,所以就先簡單給了,刺五加片及暖胃蘇樂片。屬晚上再來。但卻沒來,第三天又見訴:服了你那幾包成藥后出現(xiàn):發(fā)熱!后來就去別的地方輸液及打退熱針。今天又冷的厲害。后來給予:輸5%葡萄糖鹽水加氯化鉀5ml靜滴。四逆湯的意思兩劑。感受:1.此病案憑記憶寫的,找不到處方,但是印象深刻,特別是脈象從頭天的不沉,一下變沉了。2.和上面那個月經(jīng)來了變少陽這個卻變少陰,沒明白為什么,但覺的有意思。可能和個人體質(zhì)有關(guān)?苓甘姜辛五味湯。女孩,5歲,反復(fù)咳嗽年余。經(jīng)常輸液但三兩天必復(fù)。舌苔水潤,其母代訴:咳而有痰,面色暗,但容易出汗,口渴喝也較多,一般咳在夜里,有咯白色痰。說實話中藥用予小孩經(jīng)驗不多,在診斷上總感覺很困難脈與看指絡(luò)無經(jīng)驗,這小孩其他癥都算是'陰癥'唯一是口渴喝也較多,有點矛盾。但未必喝太多。再一點:一般來說:如是熱姓咳抗生素必定起效。因為抗生素是寒性的多臆測成份。茯苓20甘草15細辛10干姜15五味子15半夏15當(dāng)歸15一劑。用三斤水,煮剩下1斤水,一次50ml.2小時一次,今天正好又來。訴:12月29號服后一直到今天1月18號前都沒事,昨天晚上又有點開始了。上次小孩分次才服l兩回就不愿喝了,看來小孩服中藥是個麻煩事!小柴胡湯沒弄成案男22歲,喝飯店里的藥酒吃飯加被早起風(fēng)吹后出現(xiàn):惡心,吐一次。伴上腹右上腹陣發(fā)性疼痛。5天余。經(jīng)過別處輸液,服藥。癥依然。昨天來:上腹右上腹陣發(fā)性疼痛,伴惡心。兩手脈弦緩稍細。無腹泄。晚上因腹痛睡不好,雖然可能是急性胃炎,但我想據(jù)脈還是寒性的。本想用阿托品,但這藥別處一定用過了。一。處理:給瓶氨基酸輸液在印象中此藥是溫中作用又給了'暖胃蘇樂片4片及維生素阿托品0.15mg.四次藥。輸完回去倒是:癥緩解。但一個多小時后又來。訴:又現(xiàn)陣發(fā)性右上腹及上腹疼痛伴惡心及痛處脹,過去從無這樣的痛法,也否認膽囊病等。壓之脹稍加。脈象同前。想來脈弦:二。處理:1.給小柴胡沖劑三包分兩次暖胃蘇樂服。2.再針足陽明胃經(jīng)的'陷谷'穴。也是董針里的門金穴。再用香煙灸足三里沒艾灸處理后緩解。沒想到此病人到晚上9點多又來了訴:當(dāng)時這么一弄或去吃了藥的確好轉(zhuǎn)了。但現(xiàn)在有是一樣的陣痛惡心比較厲害。三處理:于是就煮一劑小柴胡:柴胡30生姜40白勺18半夏25黨參20炙草15大棗6個。一劑。親自給煮。柴胡30生姜40白勺18半夏25黨參20炙草15大棗6個。一劑。親自給煮。放三斤水剩下一斤,分兩次服。昨天在這里喝一半后,回去1.5小時左右吐了。但今天電話聯(lián)系到說:今天沒有發(fā)生陣痛,但進食就出現(xiàn)痛而脹。病人要求先去查查。于是給寫了:b超,胃鏡。胸片此人有過敏性效喘病史想排除一下,下肺感染昨天遇見問起情況:說拍了胸片沒吃藥,第二天卻好了。感受:1,病人一天來三回,病都沒總成,失敗,一定是辨證不準,后來經(jīng)過請教:建議:蘇藿平胃散,及吳茱萸湯。吳茱萸湯加味女,47歲,頭痛,惡心一天伴吐一次,昨天晚上吃一個'梨子再洗澡'而得。左脈稍弦浮緊有力,右相比左脈力弱。脈身微痛。舌質(zhì)淡紅,苔凈。吳茱萸15生姜40旱半夏10北沙參20藿香10克后下大棗6個兩劑。效果還不知道,今天剛剛來,想起和上面哪個病有點像?回復(fù):速度還行大青龍湯男44歲,頭昏五天,出汗自覺身一熱出點汗。伴胸悶上腹痛腰痛不甚。口稍渴。自覺口膩,舌苔白膩。脈:緩有力稍浮。體溫:36.8石膏50麻黃35桂枝12甘草12杏仁20枚。生姜18大棗5枚一劑。水用三斤,剩下一斤,先服三兩三,出汗后停。但病人聽我說的很嚴肅,怕怕的先喝了一兩半多,沒出汗,再喝了三兩三出'大汗'第二天:頭昏乏力除。自覺精神一新。但腹脹胸悶不除但也比昨天輕。脈變稍數(shù),右也一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按10克一兩算去大棗加藿香10克。一劑善后。感受:1.病人有出汗,口稍渴,無高熱,用大青龍是不是合適還不確定。2.經(jīng)過討論應(yīng)該頭次:用'桂枝去桂加白術(shù)茯苓湯'比較好!3,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039)我自己覺的此病案和這條原文象4.這個病案看起來是外表不解內(nèi)有濕熱,有次聽說:大青龍湯也可治療濕熱,所以就糊涂的用上了。敢用也是因為此人脈比較有力而滑。但還是應(yīng)該慎重!用經(jīng)方治療外感偶爾會用上雜病方面常常想不出來,但在當(dāng)時情況下是不是最正確的'應(yīng)手'還是個未知數(shù)。如下棋在目前的戰(zhàn)況下必然有一步為正確的走法,當(dāng)然選擇次點的走法也可能贏棋,但應(yīng)該是對手太差,所以差點沒關(guān)系,如果遇到高手,差一點點就致命!這也如我們看病對付一般的如上面的小毛病可以'大意大概點'要是遇上難纏的毛病,估計這一差可能十萬八千里了。如:張師的很多'苓桂劑群'我怎么看起來都差不多啊!但應(yīng)該是有區(qū)別的,不然他老人家不必這樣麻煩分開這樣多。看張師的'分辨率'實在太高了?。簂o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