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按方向來劃分,一共有三類:上升趨勢、下降趨勢和橫向趨勢(我們通常稱之為交易區(qū)間,Trading Range,TR),公眾通常在上漲趨勢的頂部附近買進,在下跌趨勢的底部賣出,然而給公眾帶來更大挫敗感的往往是交易區(qū)間中復雜的漲跌。交易區(qū)間中,CO不僅僅操縱著價格,他們還操縱著公眾的情緒,引導公眾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不僅如此,一個交易區(qū)間可能會發(fā)展非常長的時期,它們以龐大的資金和長期的區(qū)間內漲跌來消耗公眾的耐心。
自2015年8月底以來,上證指數(shù)就在經歷這樣的長期交易區(qū)間。過去的一年里,我們收到很多投資者的反饋,他們認為A股市場很讓人迷惑,行情不斷地上漲,卻又顯得非常疲弱,公眾往往看到市場上漲并參與進去,然而手中的浮盈還沒有捂熱,又被快速的回落驚嚇出局。很明顯的,公眾的情緒受到了市場的影響,受到了CO操縱的影響,因此,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為了弄清楚上證的走勢,我們來回顧一下上證指數(shù)的大型交易區(qū)間,并嘗試對2018年進行一個總體的展望。 ![]() 上面是一張上證指數(shù)的周線圖。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A股市場僅僅發(fā)展了三十年不到的時間,市場的參與者還不成熟,因此它的波動通常特別劇烈,不斷地形成快速上漲和快速下跌。5178點的頂部具有很明顯的皮下注射特征(Hypodermic),皮下注射是威科夫對于某種頂部特征的一個比喻,他將這種情況下的市場比喻為一頭將死的公牛,皮下注射的興奮劑支撐著公牛的生命,一旦停止皮下注射,這頭公牛就將馬上死去。在這段時期里,市場的投機情緒到達極度瘋狂的程度,公眾害怕錯過行情而瘋狂買進,然而大型機構CO察覺出市場的異樣而急于出手籌碼,他們先是在上漲中大量賣出,隨后也在下跌中大量的拋售,因此形成了這樣的V型頂部。
在2015年8月底,市場進入到賣盤高潮(SC),結束了這波快速的下跌。這里的成交量并不是下跌中最大的,然而寬的價差、快速的下跌、跳空、長長的下影線,以及整個2015年9月成交量快速萎縮的局部二次測試(Local ST),都指示出這里形成了SC,弱手或者說公眾在這里割肉離場,而CO在這里買進,市場的下跌將停止。接下來的AR形成了下跌以來最大的反彈,它確認了SC,這指示出市場的背景改變(Change of Background,COB,它的含義等同于特征改變COC),市場已經從下跌變成了橫盤,它會形成TR,而該TR的支撐和阻力則由SC和AR定義出來。隨后的回落是對SC更重要的ST,它創(chuàng)出了新低,發(fā)生在比SC更低的位置,這指示出結構上的弱勢。至此,我們根據(jù)AR和ST的特征,就可以推斷出ST之后的反彈,很可能不會具有強勢的特征,而更有可能會比AR的反彈更弱。這也是威科夫方法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通常我們能夠通過|A|的表現(xiàn),去推斷出|B|的某些運動特征。
ST位置形成一個子區(qū)間(Sub-Range)之后,市場展開了|B|里面的中期上漲趨勢,或者說弱勢反彈,我們之所以又稱之為弱勢反彈是因為這一段中期上漲趨勢并不具備牛市中的上漲特征,它一直持續(xù)到2018年1月底,然后在2月終結。順便提一句,子區(qū)間源于漢克·普魯?shù)菍τ谕品蚍椒ǖ倪M一步理解,他認為原理當中仍然會有更為小型的原理,然而對待這些原理的分析方法都是一樣的,更為直白的說,你可以認為這是原理的嵌套。對于那些想要回顧自己2017年交易狀況的人們來說,理解以上內容尤其重要,你將會知道自己在2017年的總體策略是否符合了市場特征,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毫無疑問的,更加深刻的市場分析能力將會幫助到你。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對上證指數(shù)|B|中的中期上漲趨勢進行分析,并對后市進行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