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頸動脈斑塊的基本知識及其防治方法,本公眾號已經推送多篇短文,有興趣可以搜索查閱。近來很多讀者詢問關于頸動脈斑塊的危害以及為什么要重視頸動脈斑塊,本文對此做一個簡單說明: 首先,如果不注意防治,頸動脈斑塊可以逐漸發(fā)展并增大,最終會造成頸動脈管腔的嚴重狹窄甚至閉塞。頸動脈是向大腦供應血液的重要渠道之一。如果頸動脈不能有效向大腦供應血液,勢必會造成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形成包括腦梗在內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即便頸動脈斑塊沒有發(fā)展到阻塞整個動脈管腔的嚴重程度,如果斑塊破裂,同樣可以引起嚴重后果。所以發(fā)現頸動脈斑塊后不能任其發(fā)展,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干預,包括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手段進行治療。 另一方面,頸動脈斑塊是反映全身動脈健康狀況的一個窗口,通過超聲檢測頸動脈比通過造影、CT或磁共振等手段檢測顱內動脈或冠狀動脈的通暢情況要簡單的多。簡單地講,我們全身的動脈系統(tǒng)是一套管路,如果頸動脈發(fā)生了嚴重的粥樣斑塊,供應大腦或心臟血液的動脈也不會太好。有研究發(fā)現,發(fā)現頸動脈斑塊的人,有65%的人顱內或顱外動脈存在狹窄。冠狀動脈同樣如此。這就是說,如果頸動脈發(fā)現粥樣斑塊,供應心臟或大腦的血液的血管很可能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的人更容易發(fā)生動脈粥樣斑塊,但沒有上述情況的人同樣有此可能,只是風險相對較小而已。年齡越大,越容易形成頸動脈斑塊。有一項研究發(fā)現,年齡40-49歲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發(fā)生率為6%,50-59歲人群中為21%,60-69歲為41%,70歲以上人群中有63%的人被檢出有頸動脈斑塊。年齡越大越容易發(fā)生心梗、腦梗,也反映了同樣問題。所以隨著年齡增長,更應該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形成新的斑塊或者原有斑塊繼續(xù)增大甚至破裂。 很多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卻不積極治療,因為他們擔心降壓藥、降脂藥有副作用,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的。要知道,發(fā)生心梗、腦梗的危害遠比藥物的不良反應嚴重得多。只要管住嘴、邁開腿、控制好體重、管好血壓血脂血糖、按照醫(yī)生囑咐合理用藥,就能夠減少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風險,進而減少心梗、腦梗的風險。 郭藝芳,教授,河北省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