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xué)的時候就知曉太行山是中國著名的山脈之一:它既是中國地理的第三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中國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同時還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從中國地形圖上看,巍巍太行像一堵突如其來的墻,橫亙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上。自古以來,人們提到太行山時常說八百里太行,就是指這座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間,長約400公里的山脈。 而郭亮村所屬萬仙山,便位于河南安陽、新鄉(xiāng)、焦作、濟(jì)源境內(nèi)的南太行深山中,仿佛這是上帝的鐘愛之地,得天獨厚的得到了流水的滋潤――這里因為擁有珍貴而充足的水源,在太行山北,西,南的三個部分中獨占鰲頭。 書上說南太行山東側(cè)是大斷裂帶,中間則是絕壁林立、山峰巍峨的斷崖,從而形成了眾多的峽谷、懸崖、名泉,蘊(yùn)藏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游資源,使南太行的風(fēng)光雄秀兼?zhèn)?,絢麗無比。我去過的云臺山便是其中的典型,包括此行萬仙山。 太行山的山體多為沉積巖,巖體堅硬、穩(wěn)定,因此,給在崖壁中間開鑿公路創(chuàng)造了可能。在巖石山體中開鑿的山路,被稱為掛壁公路 ,掛壁公路多用開天窗的方法開鑿,天窗用來采光通風(fēng),開鑿時還可以用來出渣。目前我國僅有七條掛壁公路,大多在這太行山中,最早的就是郭亮洞,因此,郭亮洞有“太行隧道之父”的美譽(yù)。 太行山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風(fēng)化侵蝕作用,形成了擁有90度峭壁的陡直深邃的峽谷景觀,壯闊非凡!峽谷多,裂縫多,褶皺多,美景多。 峽谷是深度大于寬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的一種。一般發(fā)育在構(gòu)造運(yùn)動抬升和谷坡由堅硬巖石組成的地段。峽谷乃指由峭壁所圍住的山谷,一般由河流長時間侵蝕而形成。 (下圖郭亮山,上半部分為裂縫,下半部分為峽谷) 浪成波痕,是波浪作用在沉積物表面而形成的波狀痕跡,又稱振蕩波痕,其剖面形態(tài)是由尖棱狀的波峰與圓弧形的波谷組成的對稱波形曲線,可以較為可靠地確定巖層頂?shù)住G?!這些巖石好像波浪起伏。 太行地質(zhì)就像是一個知識課堂,一個藝術(shù)殿堂。 這些照片只是我在萬仙山郭亮村以及周圍拍下的地質(zhì)地貌,對于偌大的太行山來說,只是鳳毛麟角。連綿太行就像是一個地理課堂,地貌的多樣造就了怪石嶙峋、峭壁跌宕,在朝暉和夕陽的映照下,如夢如幻、氣勢磅礴,儼然又是一個藝術(shù)殿堂。 您被太行誘惑了嗎? (待續(xù))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