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代醫(yī)藥文獻有不少蘆薈治療疳積的良方,選錄幾個供參考應(yīng)用。 1、散蘆薈(飲片),使君子各等份。研成細粉末,裝瓶留著備用。每回3至6g,米湯調(diào)服。每天1回。此方比較適用于小兒脾疳,癥見面黃頭大,頸細,食少或者消谷善饑,腹部脹大,大便溏薄或者酸臭,小便黃赤或者如米泔水樣等。 2、蘆薈消疳丸蘆薈葉,砂仁,胡黃連,大黃,神曲,檳榔,山楂,麥芽各60g,炒山楂,炙甘草各15g,使君子仁90g。把上述諸藥曬干或者烘干,共研成細粉末,水泛為丸。每回1.5g,溫熱水送服。每天兩回。 3、炒五谷蟲,炒扁豆,炒山藥,炒神曲各100g,蘆薈(飲片),炒胡黃連,黃連(姜炒),炒蕪荑各50g,炒銀柴胡60g,山楂,炒使君子各125g,煅蝦蟆4個,煨白豆蔻35g,檳榔25g,炒麥芽80g,炒鶴虱40g,朱砂(水飛),麝香各10g。把上述諸藥共研成細粉末,醋糊為丸,如黍米大,然后陰干,備用。每回5冗,米湯送服。每天1回。適韻于小兒疳證。 4、炒神曲,炒麥芽,蕪荑,使君子仁各6g,檳榔,青皮,陳皮,莪術(shù),三棱,胡黃連各3g,黃連2.5g,蘆薈(飲片),甘草各1.5g。把上述諸藥放進沙鍋里,加適量的水,浸60分鐘,用小火煎,每劑煎兩回,合并煎汁。每天一劑,分三回服,或少許頻服。有行氣,健胃,去積的作用,比較適用于疳積初期,患兒出現(xiàn)面黃肌瘦,毛發(fā)枯槁,精神不佳,乳食懶進,腹部脹大,大便溏薄或者秘結(jié),小便黃濁或者如米泔水樣等癥。 5、黨參,炒白術(shù),胡黃連各15g,茯苓9g,黃連6g,使君子仁12g,神曲,麥芽,山楂肉各10g,炙甘草5g,蘆薈(飲片)8g。把上述諸藥共研成細粉末,米糊泛為小丸,然后陰干,備用。每回5g,溫熱水送服。每天一至兩回。有補脾健胃,消食化積,殺蟲功能,比較適用于小兒蟲疳,發(fā)病過程較久,出現(xiàn)身體瘦弱,不思飲食,低熱,口干而渴等癥。 6、蘆薈干根5至15g。把蘆薈根放沙鍋里,加適量的水浸60分鐘,用小火煎取汁,每劑煎兩回,合并煎汁。每天一劑,分兩回溫服。 ![]()
![]()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小兒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