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閱讀要不斷地復讀,在不斷地復讀中,理解內容要義,掌握精辟要理,達到精讀的目的。 復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內容上看,大致可以把它分為全面復讀、重點復讀和倒轉復讀三種。 1.全面復讀 全面復讀就是把已經讀過的書從頭到尾重新讀一遍,這并不是最佳的復讀方法,但它卻是復讀的基本形式之一。這種方法對于只看過一遍而印象依然十分模糊或者基本上還沒有讀懂的書,是行之有效的。 中國古人讀書就常用這種方法,如:明清時代一些學者為了鉆研歷史,不惜下苦功把《史記》、《漢書》,乃至《資治通鑒》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抄寫下來。這樣做當然有它的好處,一是不會有遺漏,二是基礎更扎實,用梁啟超的話來說:“真心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钡沁@樣做畢竟花費時間太多,有時還會掩蓋重點,如果對閱讀過的整體內容已經基本理解,采用這種方法閱讀就沒必要了,應該采用另一種復讀方式,即重點復讀。 2.重點復讀 每一類書、每一本書,乃至每一個篇章中都有它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反復閱讀法所強調的反復,從根本上來說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的反復。 唐朝的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談到讀書時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意思是說,對敘事的書,必須掌握它的要點;對說理的書,必須探索它的主旨。朱熹也說,對重要的書和文章的核心部分,應“從頭熟讀,逐字訓釋,逐句消化,逐段反復,虛心務力,且要曉得句下文意”,“使一書通透爛熟,都無記不起處,方可另換別書,乃為有益。若有輪流通念,而復之不精,則也未免枉費工夫也”。這些話都道出了復讀時要抓主要內容或中心議題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復讀時必須有個正確的前提,就是必須清楚并且掌握文章的重點,否則魚目混珠,李代桃僵,甚至弄巧成拙,白費功夫。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其內涵實質,往往也不是讀一遍書就能辦到的,它也需要一個反復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全面復讀和重點復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應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 3.倒轉復讀 讀書要循序漸進,但復讀卻不一定要絕對遵循這個模式,在很多情況下,采取倒轉復讀,效果反而更好。所謂倒轉復讀就是打破書本章節(jié)的原有結構順序,而采取與之不同的程序的復讀方法。如:書本上介紹知識的順序是縱的,便可以從橫的方面去復讀,甚至可以采取倒過來從尾到頭的復讀順序。日本早稻大學教授福井重雅說過:“讀書不妨倒讀?!彼J為第一遍從頭讀,第二遍就從最后一章倒讀,因為倒讀書的方法,從一開始就知其中心內容,進而溯本查源,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反復運用順讀和倒讀的方法,又會使學習效率倍增。運用倒轉復讀的方法要注意書本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倒轉的邏輯性,不要隨心所欲地亂讀一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