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軍:股市迷茫前十年 記者:胡元 攝像:張龍凱 歡迎收看今天的《投資者說》,在中國的A股市場,很少有人能比林園更具有話題性。他在九十年代便被冠上“股神”的光環(huán),從八千元入市到現(xiàn)在擁有上百億身價。去年11月,我們《投資者說》欄目也播出了他的投資故事,閱讀量迅速達到了上百萬。很多觀眾都在關注,他的投資理念和方法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今天節(jié)目的主人公余軍就跟林園一起投資長達15年以上,他深刻領悟了林園的投資精髓,并逐步總結出自己的投資之道。一起來看余軍的投資故事。 【現(xiàn)場】手掌碎大石 畫面中這位用手掌擊碎石頭的人名叫余軍,他不是習武出生,也不是體力勞動者,他是一名職業(yè)投資人,他的這一身功夫都是近幾年練出來的。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練習導引術,這是出自四川青城山的道家導引動作,可以舒展身體,緩解情緒。他讓記者也跟著感受一下。 余軍 深圳投資者 余軍:就像我那樣撐,先撐,對,撐好了,好,對,就這個動作。 記者:堅持不了幾秒鐘 余軍:而且你這下面還有地毯呢,好,起來。 記者:我知道你的繭怎么來的了。 記者:你看看 手立馬就皺掉了。 記者:長年累月就會出這種繭。 記者:你這個繭已經這么厚了。 余軍:很多年了 做了三四年就這樣。 記者:那自己的身體狀況跟原來相比覺得還是? 余軍:瘦了很多,瘦了20多公斤了。 余軍:因為我感覺投資嘛,是個長期投資,咱們要活得長,活得越長,你的財富就越多,到最后給咱們的這個民族,給社會做的貢獻就越大。 采氣、導引、站樁、水拳、五行拳,余軍每天都會堅持做一小時以上的鍛煉,數(shù)年如一日。他說,鍛煉是為了更好地做投資,這能讓他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更能錘煉自己的意志,讓他靜下心來,獨立思考,追本溯源,從本質上尋找投資的真諦。為了達到今天這樣的狀態(tài),余軍也曾走過很多彎路。 1993年,余軍從華中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畢業(yè),被分配到一家國企工作,每月只有60元的微薄工資。那時他女友在南方已經拿著390元的工資,收入的懸殊讓他感覺到了巨大壓力,他毅然辭職從武漢來到深圳謀求發(fā)展。 余軍 深圳投資者 因為收入不高嘛,連女朋友都看不起,一直窮過來,所以在這種壓力之下,我就會思考一個什么問題,什么行業(yè)最賺錢。當時我記得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看到一些資料,最賺錢的都是那些石油公司。我一個學電子的就馬上改行,我就去到石油公司里面去應聘,就開始從事石油。 雖然石油貿易是完全陌生的領域,余軍用勤奮和努力跑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從一名底層銷售員到自己辦石油公司,開起了加油站??墒呛镁安婚L,1998年,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yè)啟動了以國家石油公司拆分合并為主的體制改革,社會上的石油公司全部關閉,余軍的油庫也于2000年被收購。告別了將近十年的石油貿易,余軍再次面臨行業(yè)選擇問題。 余軍 深圳投資者 這個時候我又在想一個問題,什么行業(yè)最賺錢。當時給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行業(yè),這個行業(yè)就是證券行業(yè),因為2000年的時候,巴菲特是世界首富,他做的就是證券行業(yè),他做證券行業(yè)能夠做成世界首富,就讓我覺得非常驚訝。 其實早在1993年,余軍就已經去證券公司開了戶,那時候入市完全是因為看別人排隊,自己也去湊熱鬧。 余軍 深圳投資者 我一看每天在某一家公司的門口,每天都有一堆人在排隊,我說在干什么呢?買賣股票,他們在買股票,股票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說1993年的時候我就去開了一個戶,我記得我的那個代碼還很靠前的,把戶開完了以后,然后就開始炒了,那是真炒,今天買明天賣,聽消息,然后看K線圖。 在飄忽不定的股市漲落中,余軍跟著朋友們一起聽消息,跟莊,做技術分析,嘗試了市場上所有熱門的炒股方法。但十年過去了,余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賬戶資金并沒有增長,反而還虧損了一半,這讓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余軍 深圳投資者 2001年那一撥,我發(fā)現(xiàn)不對,我的所有的積蓄在那一波熊市里面,我發(fā)現(xiàn)我投入到市場里面的那些錢虧了一塊。也就是我的薪水,就是我在石油公司的工資收入,投到股市里面去,有一半就沒了,我就發(fā)現(xiàn)不對,一個正確的方法,是不可能一下讓你虧,一下讓你賺的。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是這個狀態(tài),也都是賺一下虧一下,最終還是虧的,所以我發(fā)現(xiàn)我的方法不對,他們的方法也不對,我們都不對。 余軍:尋找中國的巴菲特 2001年,對于余軍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告別了從事十年的石油貿易,自己還能做什么?面對屢戰(zhàn)屢敗的股市,面對巨虧一半的股票賬戶,余軍還能繼續(xù)往前走嗎?看他接下來的選擇。 在余軍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一本已經被翻得支離破碎的書——《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圓珠筆、鉛筆、水筆,密密麻麻的筆跡記錄了余軍尋找投資之道的全過程。 余軍 深圳投資者 像它這上面寫的,我們所做的事,不超過任何投資者的能力范圍。這些說的東西跟我以前接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然后這本書我就一路看下來了,每年翻個幾遍。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了,所以都已經翻爛了,有的頁數(shù)掉了,但是我后來又爭取了,這又得把它粘到一起,都已經粘過好幾次了,封皮也沒了,確實這本書我感覺寫得太好了。 2001年,余軍決定破釜沉舟,他辭去了石油公司總經理的職位,一門心思做股票投資。他得知巴菲特在證券行業(yè)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通過多方尋找,他找到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這本書。這本書讓余軍如獲至寶,他推翻了以前的投資思路,開始明白買股票其實是投資企業(yè),做企業(yè)的股東,要真正了解企業(yè)自身的經營情況。但究竟該如何選擇企業(yè)呢?他認為書籍里的巴菲特離自己有些遙遠,他希望在身邊找到一個中國的“巴菲特”。 余軍 深圳投資者 我希望能夠找一個離我們近一點的,能夠看得見,能夠摸得著的一個老師,我就想在中國能不能夠找到這樣一個類似于巴菲特的人,能不能夠找得到,也是不靠做莊,不靠看K線圖,不去聽消息,不去靠預測,這個人在哪里,我一定要把他找到。 我花了三年時間,去苦苦地尋找,從深圳飛到北京,在2003年底的時候,終于碰到一個人,這個人叫做林園。 林園,中國股票市場傳奇人物,九十年代便被冠上“股神”的光環(huán),當時就有媒體報道,他在股市里創(chuàng)造了從8000元到上億的投資神話。1989年,林園以全家拼湊的8000元投入證券交易市場,以88.45元在場外買入深發(fā)展,此后反復買賣這只股票,在幾個月的時間里盈利12萬元。之后短短幾年,林園通過大量收購深華新等原始股,將自己的股票市值擴大至1000萬元。1993年,林園以1000萬元重倉買入了四川長虹和深發(fā)展,盈利九倍左右。1999年,519行情爆發(fā),上證指數(shù)持續(xù)大漲后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而林園在2001年上證指數(shù)到達2100點附近時,全線撤離A股市場,順利逃頂。 2003年年底,余軍幾經周折,在深圳找到了林園。 余軍 深圳投資者 我說林總,你那個做莊嗎?他說我不做莊,我說你聽消息嗎?我從來不聽消息。我說你看K線圖嗎?做那個技術分析嗎?我不做這些。然后那個我是靠我的那個雙腿去跑上市公司。 在初次與林園的交談中,最讓余軍印象深刻的是,林園談到自己從1989年的八千塊錢到2003年的短短十幾年間,已經賺了四個億,約五萬倍,130%的年收益率,不可小覷的收益讓一直在學習巴菲特理念的余軍尤為吃驚。 余軍 深圳投資者 巴菲特當時到2001年的時候,他的收益率也就是23.8%,但是林園是130%,我當時就愣住了,我說這個收益率是很讓人吃驚的。當時他給我的印象,我有兩個判斷,一個這個人要么是個大騙子,第二個這個人要么是個大神人。 是騙子?還是股神?余軍為何有如此大差別的判斷?語出驚人,高傲自大,不可一世,第一次接觸林園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再看林園,他的‘摳門’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全身行頭不過百元,沒有名表、名車,也沒有隨從。飛機下來只坐大巴,酒店只住二三星級的,就算30塊的東西也要講價,吃飯最愛便宜的土豆絲,他會是一個擁有4億身家的“中國巴菲特”嗎? 再看網上,“林園 騙子”字樣的文章不斷出現(xiàn),質疑聲從來沒有間斷過。可林園永遠是一股“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傲人神態(tài)。 林園 深圳投資者 我投資方法不會錯,一定是不會錯的,你說的那些企業(yè),是吧?你認為當下好的一些企業(yè),他們都有風險,你投它不如投我,我就不會錯。 余軍:堅守一只好股 有時比“守寡”還難 林園究竟是神人,還是騙子?余軍還沒完全做出判斷,就得到了一個消息,林園讓它買一個股票,而且是砸鍋賣鐵買,這個股票是茅臺。其實有不少網友給我們留言,說你們能不能別再說茅臺了,都說爛了,難道價值投資只有茅臺嗎?但不得不承認,茅臺是A股市場最經典的價值投資案例。茅臺最新的股東人數(shù)已經將近9.49萬,但這里面有多少人陪伴茅臺走過15年以上?又有多少人經歷了茅臺的一次次風波和下挫?余軍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余軍說,守一支好股 比守寡還難。接著來看他堅守茅臺的故事。 余軍 深圳投資者 記者:這上面還專門有您的這個名字。 余軍:對,這是定制,是,這個酒喝起來感覺好喝。 記者:像這個是只有一瓶還是? 余軍:我剛才說的定的那些酒全是這個樣子,幾百箱全是他們幫我定制的。 記者:都有上面的這個名字。 余軍:是,這也算是對我們這個堅定的投資者的一種鼓勵,一輪鼓勵。 余軍:對,這就是很典型的,就是做投資做成了股東。 但是你要知道我們當時買的它的這個,投資它這個企業(yè)以后,我們經歷的這個心理上的煎熬,也是很難受的。 茅臺,15年,200倍收益,雖然這個數(shù)據現(xiàn)在看起來讓人羨慕,但只有余軍自己知道這份堅持的辛苦。 2001至2005年,A股步入了長達近5年的熊市,市場一片低迷。2003年,余軍還在判斷林園是神人還是騙子的時候,林園給了他一個出乎意料的指示:買入茅臺,砸鍋賣鐵買。 余軍 深圳投資者 他跟我講的第一件事情,余軍,全倉!他用了四個字,哪四個字,砸鍋賣鐵。砸鍋賣鐵去買股票,我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全倉的概念,就是你拿出你的全部身家,用他說的話叫砸鍋賣鐵去投入到股市里面去。 盡管心存疑慮,但余軍依舊把原來公司的股份全部退出來,并將所有薪資存款一股腦兒地重倉買入茅臺。連日常生活的開支,都是掐著手指頭精打細算。 余軍 深圳投資者 能夠購買一手股票的全部都買了,能夠買一百股的我們全部都買了,要過年,我們就算了下過年估計要花多少錢,算了一下,比如說要花三萬塊錢過年,那我們就會在年二十八賣掉三萬塊錢股票,到年二十九就把這個現(xiàn)金取出來,年三十收市,是這樣。我們賬上永遠是沒有錢,所以我們是沒有錢的人。 砸鍋賣鐵買茅臺的理由是便宜。余軍和林園第一次去茅臺廠調研后,看到的情形讓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興奮,更加堅定了持有茅臺的決心。 余軍 深圳投資者 我就問提貨的司機,我說師傅你們在這兒等了幾天?那個司機告訴我們,我已經在這兒等了三天了,我說那你還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提得到貨,他說我們能夠在五天之內能夠提得到貨就算很不錯的了。我們到了酒窖里面去,他們廠里的員工就告訴我們,你看我們這一些純酒的價值,都已經不止50億了,但是我們的市值才40個億,而且每年我們酒的一個特點,茅臺酒的情況它跟普通商品不一樣,它的存貨越放越值錢,所以每年我們的存貨還在增值,我就知道了,真的是很值錢。 但是隨后幾年,茅臺經歷了幾輪風波,股價也如坐山車般起伏不斷。2012年下半年,白酒行業(yè)突發(fā)“塑化劑事件”,后來又重疊了“限制三公消費”,貴州茅臺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2014年1月8日,貴州茅臺最低跌至118元,林園的“賺錢機器”也在那時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曾經一時無兩的股神林園似乎被茅臺股價拉下了神壇。 嘉賓:我們一直覺得您好像認為茅臺的消費理念是不會變的,但很多茅臺的酒類研究員 在報告中都會提出來,他最大風險是消費習慣改變,我覺得這種事情正在發(fā)生 我們這代人好像沒有人會聚會喝茅臺喝得宿醉不歸,這會不會是您的一種執(zhí)念。 嘉賓:對于茅臺的估值和整個市場的表現(xiàn) 市場分歧是非常大的,股價表現(xiàn)情況來看 確實從260跌到了120 我想請問林總 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反思過沒有。 林園:我也沒什么反思,反正就是,我這個人也好面子。每次去茅臺吧,人家老板就說:他說就你要一個人堅持,他說你這一股獨大了,當時我也沒聽出什么意思。后來想想,別人都走了,我這個人也就是笨,笨人笨辦法,我就在里面待著,心安理得,我覺得就可以。 雖然質疑聲不斷,但是余軍和林園始終固執(zhí)地堅守著自己認準的企業(yè)。 伴隨著一輪又一輪的質疑聲,白酒板塊在2017年走出了壯闊的行情,貴州茅臺更是吸引了所有場內外投資者的目光。15年的堅持,讓余軍深刻體會到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不能動搖。 余軍 深圳投資者 所以你看那么多投資者都買了茅臺,但是中途又都賣了。那你說他們的認知不對嗎?認知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買,買了以后他就賣掉了,好一點的賺個百分之三五十。差一點有的時候,在調整的時候,他還是虧了錢把這個企業(yè)賣掉。那么這個就不是一個認知的問題了。我認為這屬于人性的范疇了,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一下貪婪一下恐懼。 所以投資需要定力,我們那個圈里面就有句流行的話,叫守一支好股,比守寡還難,很有意思,就是說明確實是想真正的把這些好的公司要持有難度是很大。 【編后】 15年的堅持,終于讓余軍守得云開見月明,在投資上獲得了可觀的回報,也走上了正確的投資之路。雖然跟隨林園,但余軍不是照搬照抄,他不斷學習,總結自己的投資之道,如何在眾多的上市公司中,挖掘十倍以上的種子企業(yè)?如何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尋找盈利增長的確定性?在股災來臨時,該如何操作?歡迎收看明天《投資者說》余軍的故事。 (稿件來源: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 本期制作:孫雁) |
|